市场上的色泽玻璃瓶罐按色泽划分主要包括无色、淡青色 、对玻翠绿色和棕色四大类。璃制关于玻璃色泽
,瓶生人们比较关注它的产工产品属性和生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现象;而对于生产过程中与玻璃色泽有关的物理现象
,如玻璃色泽与热传递的艺的影响关系以及热传递过程的差异对生产工艺的影响等问题 ,则缺乏必要的行业研究。在此,资讯我们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一些测试数据,色泽就上述问题做一个粗浅的对玻探讨
,以供同行们参考
。璃制
1、瓶生玻璃色泽与“传热差异”
不同色泽的产工玻璃对于近紫外线 、可见光和近红外线具有不同的艺的影响吸收能力。棕色玻璃对于400nm附近波长的行业可见光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在400nm处出现很大值 。翠绿色玻璃对于440nm和630nm附近波长的可见光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吸收能力 ,在440nm和630nm处出现非常大值。淡青色玻璃对于可见光的吸收能力较弱,在500nm处出现很小值 。对于近紫外区域光线的吸收能力 ,棕色玻璃很强,翠绿色玻璃适中 ,淡青色玻璃较弱。对于近红外区域光线的吸收能力 ,三种颜色玻璃之间存在一定差异 ,但这种差异已逐渐缩小。当色质相同而色浓度不同时,对光线的吸收能力与色浓度的变化呈正比例关系。
在玻璃生产过程中 ,光辐射与热传递是密不可分的两个物理现象。对于不同色泽的玻璃而言,吸收辐射光的能力愈强 ,亦即吸收高温辐射热的能力愈强 ,玻璃表面吸收的热量就愈多,透过玻璃体以辐射形式传递的热量则愈少。这种因玻璃色泽不同所致的吸热能力的差异和传热能力的差异 ,我们姑且称之为“传热差异”。在玻璃生产过程中,当玻璃色泽变更或玻璃色浓度发生变化时 ,将使熔化 、成型、退火等工艺过程的状况发生显著的变化。只有了解了不同色泽玻璃的“传热差异”,并对因“传热差异”带来的工艺变化采取相应的对策,才能使生产过程得到有效的控制。
2 、玻璃色泽与熔化过程
在玻璃熔炉内,存在着辐射、对流、传导三种热传递形式。玻璃色泽的变化对于传热形式和传热效率有着至关重大的影响。就熔化过程而言,玻璃色泽变化对于工艺状况的影响比玻璃成分变化的影响要明显得多、严重得多。不同颜色的玻璃在熔炉中的温度分布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别。为了便于比较 ,以48m2燃油马蹄焰熔炉为参考炉型,炉体全保温 ,无鼓泡装置,熔化池深1200mm ,过熔制热点做铅垂线进行不同颜色玻璃的温度分布监测。
在相同的熔制温度下,不同颜色的玻璃其液面温度和池底温度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别 。从液面温度来看,与玻璃色泽的“传热差异”存在对应关系,棕色玻璃的吸热能力很强 ,液面温度很高;翠绿色玻璃次之 ,淡青色玻璃又次之 。从池底温度来看 ,问题变得有些复杂;淡青色玻璃的情形容易理解,因为它吸收辐射光的能力较差 ,透过玻璃体以辐射方式传到池底的热量较多,故此池底温度较高;翠绿色玻璃的情形也容易理解 ,它吸收辐射光的能力较强,透过玻璃体以辐射方式传到池底的热量较少,故此池底温度较低。可是,棕色玻璃的情形就有些难以理解 ,它吸收辐射光的能力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