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2年,近代家对我国实业家开始了对民族玻璃工业的民族探索。直到1922年 ,实业我国有名实业家周学熙与比利时乌得米财团共同建立了我国第1家机械法制作玻璃企业——耀华机器制造玻璃股份有限公司,国玻扭转了中国市场上的璃工玻璃几乎全部由外国进口的局面。这数十年间我国民族玻璃工业经历了艰辛探索。探索
1 、行业旧工艺玻璃作坊是资讯近代玻璃工业产生的行业基础
山东颜神镇在元 、明两代已经是近代家对我国重要的玻璃产地 。明初 ,民族内宫监在博山设立大型的实业官营琉璃作坊 ,为宫廷生产琉璃产品。国玻清代,璃工煤炭 、探索陶瓷、行业玻璃三大产业已经成为颜神镇的三大支柱 。
《博山区志·琉璃》曾记载当地“清代至民国初年 ,博山琉璃业更加发展 ,西冶街几乎家家以琉璃为业,从业者多时达4000人。”颜神镇玻璃产品以工艺品为主,虽然也生产平板玻璃 ,但工艺仍为老旧的“吹泡摊片法” ,生产效率、质量无法与国外进口玻璃相比。
直至1规格年11月 ,欧战结束后,博山颜神镇的玻璃作坊再无力与国外机械化平拉法 、弗克法生产玻璃的企业抗衡 ,销路日蹙 。到1919年 ,博山只剩下6家手工平板玻璃厂 ,且规模大为缩减。除博山外,广东亦为清末玻璃生产中心,同治年间扩散至蜀。且有广东地区进贡玻璃碗的记录,但其质量不佳,“无论在质量上 、艺术上都有缺点” 。
北京地区也是清末玻璃器皿的重要产地,北京宫廷玻璃器的烧制源于康熙 。《大清会典事例》卷一一七三载,康熙三十五年(1696) ,内务府奉旨设立玻璃厂,隶属于养心殿造办处,设兼管司员一人 。宫廷所烧制玻璃器的时间、器形在《内务府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中有详细记述。
2、早期民族实业家对玻璃工业的探索
清末,西方廉价的平板玻璃倾销至国内,引起传统玻璃手工业的转变。
1882年,有名实业家经元善投入资金中外合办的华兴玻璃公司,并任董事 。他对西方经营方式比较了解 ,有经营管理新式企业的业务知识,在商界有着影响。他懂得利用社会资金,出任董事之初即为洋行筹集8000股份,“切实订购机制造 、选沙成料 ,及用场销路诸端……”《申报》1882年9月9日《告白》中提到“因洋行挂号者未齐……逾期不足,将已收者璧还等云” ,初有眉目的玻璃公司竟因洋行股份未缴齐而功亏一篑。
1902年 ,时任芜湖道的许鼎霖发现“西人出重资购买砂地(位于宿迁),密取砂样”,于是将砂样“寄于比国使署,交化学家考验,始知为上等玻璃原料” 。同年,素有“南张北周”“状元实业家”之称的有名实业家张謇会同许鼎霖 、林松唐、丁宝铨 、黄以霖等人,向清相关部门呈请创办宿迁耀徐玻璃公司。
1905年,许鼎霖与英商福斯特签订合同,建立公司 。设备从英国引进,聘请外国工程技术人员 。后生产的玻璃质量欠佳,责令调整。英商以洋匠不足为由,停滞生产,后竟“夜私将机器拆去,并带洋匠回沪”。经英国领事调节 ,才将部分机器与物料归还 。后经试验,所产玻璃质量问题并非佣工所致 ,是英商机器本身的原因,全天开机生产的机器仅能熔八小时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