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染霜林,三棵树中华大地上,望传河北塞罕坝、三棵树山西右玉 、望传河南兰考各自铺展开美丽的三棵树生态画卷 。
三棵不平凡的望传树——“功勋树”“荣怀杨”“焦桐”矗立其间 ,目睹风沙贫瘠之地的三棵树沧桑巨变 ,守望塞罕坝精神 、望传右玉精神 、三棵树焦裕禄精神,望传激励一代又一代人进行着久久为功的三棵树生态文明实践。
党的望传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聚焦建设美丽中国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三棵树新的望传历史方位,新的三棵树奋斗征程,再次走近“三棵树”,历久弥新的精神之力扑面而来,催人奋进 。
千顷澄碧满目生机
山西右玉 ,苍头河畔,矗立了70多年的“荣怀杨”挺拔依旧 。漫步在万亩松涛园内,樟子松 、油松、落叶松等一望无际,松涛阵阵。
2024年11月16日在山西右玉拍摄的“荣怀杨”。新华社发(辛泰 摄)
人们或许不会想到,位于毛乌素沙漠风口地带的右玉,多年前曾是另一般模样:“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三丈六尺高的老县城北城墙,曾被沙土掩埋大半 ,“白天点油灯,黑夜土堵门”是广为人知的顺口溜。
面对“十山九秃头”的荒凉,1950年上任不久的右玉首任县委书记张荣怀,扛起铁锹带着全县干部,在苍头河边栽种下第一棵小叶杨树——被后人称为“荣怀杨”,由此拉开了右玉人坚持不懈植树绿化的序幕。
“荣怀杨”扎根大地11年后,在东北方向千里之外的塞罕坝 ,人们惊喜地发现了一棵树龄超百年的落叶松——正是它 ,坚定了建设塞罕坝机械林场的决心和信心。
塞罕坝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北部 ,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南缘,意为“美丽的高岭” 。然而,新中国成立之初,这里却“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面对“风沙紧逼北京城”的严峻形势 ,1961年,当时的林业部派出调查组踏查,在红松洼一带 ,专家找到了这棵20多米高且生长旺盛的天然落叶松——这棵活着的标本,证明塞罕坝可以长出参天大树 。“今天有一棵松,明天就会有亿万棵松 。”
第二年,塞罕坝机械林场正式成立,吹响誓把荒原变林海的号角。这棵落叶古松 ,也由此成为塞罕坝人心中的“功勋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