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de id='99FEB1D4E1'></code><style id='99FEB1D4E1'></style>
    • <acronym id='99FEB1D4E1'></acronym>
      <center id='99FEB1D4E1'><center id='99FEB1D4E1'><tfoot id='99FEB1D4E1'></tfoot></center><abbr id='99FEB1D4E1'><dir id='99FEB1D4E1'><tfoot id='99FEB1D4E1'></tfoot><noframes id='99FEB1D4E1'>

    • <optgroup id='99FEB1D4E1'><strike id='99FEB1D4E1'><sup id='99FEB1D4E1'></sup></strike><code id='99FEB1D4E1'></code></optgroup>
        1. <b id='99FEB1D4E1'><label id='99FEB1D4E1'><select id='99FEB1D4E1'><dt id='99FEB1D4E1'><span id='99FEB1D4E1'></span></dt></select></label></b><u id='99FEB1D4E1'></u>
          <i id='99FEB1D4E1'><strike id='99FEB1D4E1'><tt id='99FEB1D4E1'><pre id='99FEB1D4E1'></pre></tt></strike></i>

          嘉盛财经网
          嘉盛财经网

          退订续费服务暗藏障碍 你被App自动续费套路过吗 ? 续费续费过度采集用户信息

          来源: 发表时间:2025-10-05 19:30:43

            来源 :法治日报

            你被App自动续费套路过吗  订阅会员默认自动续费退订续费服务暗藏障碍

            编者按

            自动续费,退订套路收割会员用户“记忆税”;越界索权,续费续费过度采集用户信息;弹窗广告 ,服务关不掉退不出诱导点击;做任务领红包,暗藏引流盈利才是障碍自动目的……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 ,App融入人们日常生活的退订套路方方面面 ,给人们带来便利的续费续费同时,诸多问题也浮出水面,服务如何保护合法权益成为App用户的暗藏“急难愁盼”问题 。

            今年以来 ,障碍自动工信部多批次发布《关于侵害用户权益行为的退订套路App通报》《关于App超范围索取权限、过度收集用户个人信息等问题“回头看”的续费续费通报》等。重拳之下 ,服务相关企业依规整改,暗藏一些App乱象得到遏制,障碍自动侵害用户权益现象得以缓解,但仍然存在不少“漏网之鱼”。

            从今天起,“法治经纬”版推出App乱象调查系列报道 ,揭示目前App暗藏的那些套路,探讨如何从根本上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敬请关注 。

            ●不少App通过设置首月优惠的方式吸引消费者选择连续包月 ,很多用户本以为能通过连续包月省点儿钱,不料却掉入了自动续费的陷阱

            ●“进坑”容易,“出坑”却不易 。一些App给退订续费服务设置诸多障碍,退款需要在第三方支付平台中找到4级或5级界面,点击相关按钮才能完成,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

            ●《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明确规定,自动续费到期前必须提前告知消费者,消费者如果拒绝续费的 ,不能把拒绝或者默认不回复当成同意。如果现在还存在变相强制自动续费情况,就涉嫌违法

            □本报记者  赵丽

            □本报实习生杨轶男

            又被扣了19元!这已经是北京市民唐飞11月“被自动续费”的第三笔费用了 。

            刚收到扣费通知时,唐飞并不清楚自己为啥被扣费,经过一番操作才反应过来 ,原来是他之前订阅的视频类App连续包月会员到期,平台自动续费了。

            随着越来越多App上的优质内容只为会员提供,很多消费者不得不选择订阅App会员 ,但现实中像唐飞这样“被自动续费”的人并不少 。

            多名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的消费者反映,他们在自动续费前未接到任何相关通知  ,甚至无法直接从账单中看出具体的扣费平台;只想试用却被自动续费、取消订阅操作步骤烦琐复杂等问题更是屡见不鲜 。

            购买App会员 ,本来是为了获得更好的使用体验,为何花了钱反而掉入自动续费陷阱?陷阱都有哪些 ?消费者又该如何保障自身合法权益?围绕这些问题,记者近日展开了调查 。

            包月订阅优惠多多

            自动续费套路颇深

            结束一天工作回到家后 ,唐飞习惯通过上网追剧放松身心 ,他曾在3个视频类App上购买过会员 。他发现,会员包月比单月购买更便宜 ,如某个视频App,单月订阅是25元/月,连续包月是19元/月 。为了省钱 ,他一般选择开通会员包月服务套餐 。

            记者调查发现 ,不少App还通过设置首月优惠的方式吸引消费者选择连续包月 。如某音乐类App新客户选择连续包月,首月会员费只需3元 ,第二个月及以后都为15元 ,但如果选择单月订阅则需18元。

            北京市民郭凯注意到 :有的App ,如果使用者每个月手动取消自动续费,那么下个月依旧可以用优惠价格领取“首月福利”  。如某个App会员原价20元  ,自动续费首月15元往后都是20元,但如果用户在当月取消自动续费 ,下个月又开通自动续费,首月还是按15元算  。“这样一来,开通会员并保持自动续费的岂不是被‘薅羊毛’了吗?”

            “有些App的新用户会员首月优惠力度真的很大,但第二个月就会恢复原价。为了享受首月优惠,我一般会选择连续包月。”北京某高校硕士生文雅说 。

            然而 ,很多用户本以为能通过连续包月省点儿钱,不料却掉入了自动续费的陷阱。

            据唐飞介绍,订阅连续包月服务时平台会强制要求用户勾选相关服务协议,否则不能购买。而自动续费服务条款中规定,如果用户开通了自动续费服务 ,且在订阅期内未主动明确取消  ,下个月就会自动扣费  。

            “只要选择连续包月 ,本月会员到期后,平台就会自动扣费 ,没有任何提示。更离谱的是 ,扣费账单上也没有注明到底是哪个平台扣的费。”唐飞无奈地说,“买了会员后一不小心就忘了,直到下次被自动续费才想起来。有时忙起来又顾不上处理 ,就这样循环往复 ,一直续费。”

            集各种App会员于一身的文雅也一直“被自动续费”着,她所购买会员的App中  ,曾经有一款已经被卸载了却还在“自动续费” 。

            郑州某高校学生杨玉同样有过类似的烦恼 。为通过期末英语考试 ,杨玉在某英语学习类App上购买了会员练习听力。这个App提供的会员套餐包括18元/月、98元/年、198元/2年和298元/终身,考虑到自己只是短期内使用,杨玉便花18元购买了1个月的会员 。

            没想到,第二个月她突然收到了扣费通知 。重新点开App  ,杨玉才发现 ,之前购买的18元/月套餐是自动订阅模式 ,一旦开通就会每个月自动续费。

            “可自动续费前也没有给我任何提示 ,害我白白多花了1个月的钱 。”杨玉吐槽说。

            采访中,还有消费者提到了一种“钓鱼扣费”模式。辽宁营口市民刘文曾用过一款图片处理类App,只有开通会员后才能使用,但有3天免费试用期。为了处理工作 ,刘文没来得及细看便购买了3天试用的套餐 。

            “购买套餐时显示成功支付,没有扣钱 。但几天后 ,我竟然接到了一条扣费20元的通知。”刘文说 。

            根据刘文所描述的情况,记者下载了这款App ,免费试用说明的规则里写着:“首次订购套餐可享受3天免费试用 ,试用到期前24小时自动续费 ,可随时取消 。”从规则中可见 ,3天免费试用包含在自动续费套餐之中 ,两天之内不取消订阅,即默认自动续费。

            “这难道不是打着免费试用的旗号给消费者挖坑吗?”刘文有点愤愤不平。

            不同入口层层操作

            取消订阅步骤烦琐

            “进坑”容易  ,“出坑”却不易。记者调查发现,一些App给退订续费服务设置诸多障碍,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 。

            “最开始购买会员时根本不知道怎么取消,只能眼巴巴地看着每月扣费 。后来在网上查询半天才发现 ,取消订阅非常复杂 ,操作时间差不多是购买会员时间的5倍 ,而且都是在到期的24小时前就被扣费 。晚一点或者忘记取消  ,就只能认栽。”唐飞说。

            据唐飞介绍 ,虽然他是在视频类App内购买的会员,但苹果手机取消订阅的入口并不在App内,需要点击手机的“设置” ,进入个人账户,再点击订阅  ,选择对应的App,点击取消订阅后才能取消。

            对于苹果手机取消订阅操作复杂的情况,文雅深表赞同:“支付方式不同  ,取消订阅的窗口和方式也不同 。在应用商城购买的 ,需要在苹果账户内取消 ,通过其他平台支付的需要在相应平台内取消 。不仅如此,取消订阅的链接也隐藏得特别深 ,层层操作后才能最终取消 。”

            “由于订阅的App比较多,经常会出现一个App自动续费扣款后才去批量取消订阅的情况 ,但由于不同App取消订阅的窗口和步骤不一致,还是会有‘漏网之鱼’。”文雅说。

            杨玉则发现,在订阅App会员时会看到取消订阅的操作步骤 ,有的是在服务条款下的自动续费补充条款中 ,有的App也会直接说明在账户设置中关闭,但页面和字体大小、颜色设计等都很不起眼,如果不仔细看根本看不见 。

            通过杨玉给记者展示的相关视频类App取消订阅步骤的截图 ,记者看到  ,取消续费相关条款均采用灰色、偏小号字体设置或隐藏在相关服务条款内。

            “取消订阅时,得照着操作步骤一步步来,一下子根本记不住 。好几次都因为太麻烦就放弃取消了 ,几个App的会员费 ,每个月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杨玉说。

            记者下载多款带有自动续费功能的App发现 ,如果要退订 ,则需在第三方支付平台中找到4级或5级界面  ,点击相关按钮才能完成。此外,部分App尽管会以邮件的形式提前进行扣款提示,却未在邮件中提供退订方法。有的App绑定自动续费服务后 ,会在下一服务计费周期开始前几天便扣除会费 ,而且消费者无法退款 。

            规则设计利于商家

            自动续费纠纷频发

            今年5月1日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颁布的《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正式施行,其中明确规定“网络交易经营者采取自动展期 、自动续费等方式提供服务的,应当在消费者接受服务前和自动展期、自动续费等日期前5日,以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由消费者自主选择”。

            办法还规定 ,在服务期间内,应当为消费者提供显著 、简便的随时取消或者变更的选项,并不得收取不合理费用。

            但现实中,因App自动续费引发的投诉纠纷并非个案 。在相关消费者投诉平台上 ,以“自动续费”为关键词的投诉多达6万余条。

            “很多App商家利用消费者的模糊意识或维权意识弱 ,打擦边球 。很多消费者在没有充分知情的情况下 ,选择了自动续费,这和App入口的续费规则设计有直接关系  。”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副院长王四新分析说。

            在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文化法治研究中心主任郑宁看来 ,App自动续费并非新问题 ,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的主要原因是App经营者受利益驱动 ,在产品设置上采取了有利于自己的方案,导致消费者利益受损 ,而且相关监管不够到位。

            “对于平台来说,自动续费对增加用户黏度和获利有很多好处;对于消费者而言 ,不仅信息不对等  ,而且缺乏信息沟通的能力。平台和消费者其实达成了一个并不公平的条款 ,如果消费者默认,就意味着自动续费 ,并且会不断续下去 ,乃至于一些消费者不使用这款App了 ,续费还在继续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说 。

            此外 ,朱巍还提到,一般提供服务的平台与支付渠道之间有着特殊的协议 ,很多支付方式都是免密支付  ,并不需要再次向消费者确认支付,这一过程在不被消费者察觉的情况下完成,也容易导致自动续费纠纷频繁发生。

            赚记忆税涉嫌违法

            多管齐下加强监管

            有业内人士坦言 ,对App经营者来说,吸引用户付费属于是常见的盈利方式  。PPT演示设计师王路告诉记者,现在各类App都会想方设法地让用户选择自动续费 ,一方面可以通过付费会员培养用户习惯  ,提高产品的黏性;另一方面 ,厂家也知道用户经常会“忘记取消”,从而赚取用户的“记忆税” ,“但是付费盈利也应有道” 。

            郑宁对此表示认同。他指出,用户付费是App的重要盈利手段,一些App经营者通过人为设置烦琐的退出步骤、自动续费不提醒、故意使用小字提示等方式,给消费者行使知情权和选择权制造障碍 ,从而达到用户续费的目的 。

            那么  ,应该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自动续费乱象 ?多位受访专家建议 ,当前应依法依规对App变相强制自动续费问题进行治理,把主动选择权还给消费者 。

            “《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明确规定,自动续费到期前必须提前告知消费者 ,消费者如果拒绝续费的 ,不能把拒绝或者默认不回复当成同意 。如果现在还存在变相强制自动续费情况,就涉嫌违法了。”朱巍说 ,App平台要提高相关产品和服务的品质,让消费者喜欢,才能留住消费者 。

            郑宁则建议多管齐下 。消费维权部门要为权益受损 、主张维权的消费者撑腰 ,消费者协会可以提起公益诉讼或者向App发出建议;消费者也可以向消费者协会投诉 ,请求帮助;App经营者则需要履行电子商务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 ,切实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监管部门则应该加强监管。

            在采访中 ,关于自动续费问题 ,有不少受访消费者提出,让消费者自主维权是否有点强人所难?

            “如果起诉,不需要消费者举证 ,因为平台未经过消费者同意,就直接续费了 。举证责任在App平台 ,即平台说消费者同意了 ,就要证明消费者哪里同意了。”朱巍解释,现在法律直接规定平台必须每次都要向消费者征求意见,这就是举证责任,谁主张谁举证  ,平台说消费者同意,就要拿出证据,证明消费者同意 。

            朱巍认为 ,《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的出台,对司法 、诉讼 、监管等方面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涉事各方面主体必须履行 ,不履行就会面临严格处罚。

            (文中唐飞文雅杨玉刘文均为化名)

          相关栏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