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亚洲纪录片在国际传播场出圈?中外洲纪15日上午 ,第二届海丝纪录片大会活动之亚洲纪录片圆桌会议,嘉宾在三坊七巷郎官巷23号举行 。齐聚圈
活动现场。坊巷
活动邀请世界科学与纪实制作人大会总监 、献智献策委员会创始成员保罗·刘易斯 ,让亚法国阳光国际纪录片节中国首席代表刘焰 ,录片西湖纪录片大会执行长杜海滨等中外嘉宾 ,国际共同探讨如何建立高效传播合作模式,传播场出拓宽亚洲纪录片传播渠道 。中外洲纪
嘉宾们认为,嘉宾亚洲纪录片要有鲜明的齐聚圈亚洲叙事风格 ,关注本地区人的坊巷生活状态,创造亚洲话语体系 ,献智献策让亚洲纪录片的让亚声音传播得更远。
参加影展或电影节 ,是亚洲纪录片在国际舞台上增加曝光率的重要机遇。嘉宾们认为,中国纪录片创作者可尝试运用实验性创作手法,发出纪录片创作领域的新声音 ,用新的方式吸引影展、电影节策展人 、选片人的注意 。与此同时,创作者对创作题材要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挖掘 ,为纪录片塑造艺术风格 ,实现同类型纪录片的差异化定位。这样才有机会跨越影展、电影节的基础门槛,获得更多评委的关注。
亚洲纪录片如何在国际传播场出圈?嘉宾表示,当纪录片存在国际传播诉求时,创作时就要考虑国际传播的受众 ,考虑不同市场的传播需求。这时,推动作品从构想到成品的纪录片提案工作就变得十分重要。
“在做纪录片提案工作时 ,创作者会把自己置换到观众的立场换位思考,从‘我想说什么’到‘观众想看什么’,然后再从这个角度去考虑创作 ,这是作品成熟的很重要的一步。”刘焰说道。
“过去17年,我基本每年都会来中国 。我看到了很多纪录片行业的制片人在成长,他们越来越多地走上国际舞台。”保罗·刘易斯说 ,他期待更多纪录片创作者以国际视角创作出更多出圈的作品 。(记者 李锦清/文 张旭阳/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