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de id='E338EB669E'></code><style id='E338EB669E'></style>
    • <acronym id='E338EB669E'></acronym>
      <center id='E338EB669E'><center id='E338EB669E'><tfoot id='E338EB669E'></tfoot></center><abbr id='E338EB669E'><dir id='E338EB669E'><tfoot id='E338EB669E'></tfoot><noframes id='E338EB669E'>

    • <optgroup id='E338EB669E'><strike id='E338EB669E'><sup id='E338EB669E'></sup></strike><code id='E338EB669E'></code></optgroup>
        1. <b id='E338EB669E'><label id='E338EB669E'><select id='E338EB669E'><dt id='E338EB669E'><span id='E338EB669E'></span></dt></select></label></b><u id='E338EB669E'></u>
          <i id='E338EB669E'><strike id='E338EB669E'><tt id='E338EB669E'><pre id='E338EB669E'></pre></tt></strike></i>

          嘉盛财经网
          嘉盛财经网

          建瓯市:绿水青山有了“智慧守护者” 并由相关部门对其立案处理

          来源: 发表时间:2025-10-05 15:24:47

          东南网5月15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姚雨欣 通讯员 叶秋艳 范炜芳)“看这块区域 ,建瓯原先是市绿水青山有守护一处占用林地的临时停车坪 ,现在摇身一变成了青葱的智慧绿化带 。”近日,建瓯在建瓯市自然资源资产数据共享分析平台指挥部,市绿水青山有守护审计工作人员陈宇轩一边介绍一边轻点鼠标 ,智慧很快在“建瓯市自然资源资产数据共享分析平台”智慧大屏上调出一幅卫星图片 ,建瓯上面清晰可见指定区域的市绿水青山有守护面积、具体位置 、智慧周边环境 、建瓯林业资源等信息 。市绿水青山有守护

          在建瓯市此前开展的智慧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中,工作人员利用“云”平台的建瓯现状图与影像图进行叠加、测量 ,市绿水青山有守护发现地处建瓯市瓯宁街道的智慧一处临时停车坪存在违规占用林地的情况,面积达5.9亩。

          发现问题后 ,审计人员及时将信息推送至林业部门进行进一步查处,并由相关部门对其立案处理 。如今 ,原址的林业用地不仅得到了恢复和保护,还种植了一批优质苗木 ,为城市景观增添了绿色风景线。

          “这样一个临时停车坪违规占用林地的情况,如果按传统线下审计方式,可能要耗时一周 。能够如此准确、高效地解决问题,得益于‘云’平台为审计工作按下了加速键。”长期从事审计取数工作的陈宇轩感慨地说 。

          2022年 ,建瓯市搭建了全省首个省市县三级共建的自然资源资产数据共享分析平台 。一年来,该平台不断优化,对全市自然资源实行动态监督、统一管理、综合分析 ,并与省审计厅共享数据资源、共用分析模型、共研技术应用  ,以“云端智慧”破解传统审计中数据“孤岛化” 、分析“单一化”等难题。

          建瓯市是省级森林城市 ,生态审计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  ,在城市绿色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生态审计涉及的数据烦琐 ,审计人员在取数时常需往返多个部门 。

          如何优化增效?建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云”平台搭建方案 ,充分发挥大数据审计优势 ,激活非现场审计数据分析效能。

          “传统的线下审计耗时耗力 ,有时还存在‘来回跑’的问题  ,既是个精细活,也是个体力活。”陈宇轩说 。平台上线后,将农业农村、林业、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水利等部门纳入数据信息共享成员单位 ,接入自然资源审计评价指标相关数据 ,依托政务外网 ,一定程度上实现覆盖大气、森林  、土地 、矿产 、水等自然资源数据的实时共享 。审计人员可借助大数据实现一站式、动态性取数,并可调用数据完成核查跟踪,用“数据跑”代替“人力跑”。

          “取数时间缩短了一半以上,30余份生态相关数据仅用两三天即可完成 。同时,通过平台的‘一张图’功能,完成取数后一天内即可对问题进行核实取证 。”陈宇轩说。

          为补齐审计数据分散管理、多头存放的短板弱项,建瓯市依托自然资源资产数据共享分析平台,深度运用GIS 、数据库等多种技术工具处理海量数据,多维度开展审计日常监督  ,常态化收集自然资源 、林业、水利 、生态环境等部门的自然资源资产相关数据,涵盖各类台账 、监测数据、规划、行政审批许可等。截至目前,已获取25个自然资源资产评价指标相关数据 ,完成200余份涉林、涉水、涉农相关信息数据 ,进一步推动自然资源数据共享,实现数据接入常态化 、审计分析智慧化、生态预警智能化 。

          大数据技术的有效应用 ,实现全市自然资源审计监督全覆盖、智慧化、一盘棋,为加强管理 、综合施策提供了重要的决策参考。

          “我最近在审核一家企业报送的环评项目资质,各种大气、水、排污数据都可以在平台上随时查到 ,既能节约实地勘查时间,又能提高核查精准度及取证效率 ,做到多发现问题、少跑路。”在瓯宁街道工作人员刘晓萍看来,取数快 、时效短的“云”平台 ,让工作变得事半功倍  。

          智慧审计的便利还体现在整改环节 。日前 ,建瓯市审计人员根据城管提供的渣土车辆清单台账,结合智慧平台的渣土车运行轨迹分析 ,发现多辆渣土车在同一地点多次停留 。通过“一张图”查看后 ,审计人员精准找到位置并前往实地核查,发现该地点位于河岸边,存在岸边渣土乱堆的情况 。

          找出问题后 ,审计人员运用平台“审情通报”模块功能 ,将已整改到位的问题进行销号、未销号的问题及整改反馈情况在线编制成审情通报,以“整改任务下发—上报—复核”的形式跟踪 ,将该情况推送至水利等部门 ,以闭环管理方式传导整改压力 ,督促落实整改。

          在建瓯,通过自然资源资产数据共享分析平台进行自然资源监测 、生态问题治理的例子越来越多 。据悉,平台上线以来 ,建瓯市通过平台发现审计问题14个、规范资金401万元 ,有力守护了自然资源,让建瓯的绿水青山有了“智慧守护者”。

          相关栏目: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