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篇文章介绍汽车座舱芯片 ,别了国内外几个汽车品牌例如通用、手机时代奔驰等 ,别了宣布首发高通第4代骁龙汽车数字座舱平台8295 。手机时代
看起来,别了手机圈抢骁龙首发的手机时代习惯已经开始蔓延到汽车圈来了 。(而这,别了也是手机时代智能手机时代消逝的重要标志。)
高通进入汽车座舱芯片市场的别了时间不算早,为何能面对英飞凌、手机时代恩智浦、别了瑞萨 、手机时代意法半导体等强敌后来居上呢?别了
文章认为,高通让移动设备SoC和车载SoC使用同一IP进行开发,手机时代因此在座舱芯片市场有着其他公司无可比拟的别了成本优势。
这个先抢占出货量大的手机SOC制高点,然后降维打击出货量小的汽车SOC市场的做法,就是我之前反复强调的规模效应的威力。
原先 ,恩智浦、瑞萨等专注汽车芯片的细分巨头 ,在没有手机芯片巨头跨界杀入汽车芯片市场时,他们的日子还是很好过的。但是,一旦比他们更具有规模优势的高通 ,三星,联发科,携带手机市场的规模优势碾压过来,这些汽车芯片巨头就难以抵挡了 。
我之前看过一个专业咨询公司的文章 ,它已经提到了这个现象。
“NXP不愿加入高通 、三星 、英伟达掀起的快速迭代的算力军备竞赛 ,NXP目前最先进的已经量产的还是ARM在2015年2月发布的Cortex-A72架构。而高通和英伟达已经在用A78架构了。众所周知,每一代新架构都要更先进的制程支撑,然而7纳米5纳米费用惊人,动辄数亿 、十几亿美元 。NXP现在最先进不过是14纳米 。
迭代速度快意味着每一代产品的销量减少 ,这使得研发成本很难摊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