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馆中 ,周宁密码青少年沉浸式体验棕衣、非遗剪纸、活态手工制硋等传统技艺;景区内,传承游客对琳琅满目的周宁密码非遗产品爱不释手;课堂上,北路戏传承人亲自授课教学……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非遗山区县,周宁县近年来深入挖掘非遗资源,活态推动非遗保护传承工作与社会经济发展同频共振,传承让千年文脉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周宁密码
经普查显示 ,非遗周宁县现存地方非遗1472项,活态形成了以北路戏、传承杖头木偶戏为代表的周宁密码传统戏剧,以木拱桥营造、非遗棕衣制作 、活态手工制硋为代表的传统技艺,以闽东林公祈福、三月三驮灯 、稻草龙为代表的民俗……
2024年12月,包括周宁在内的闽浙两省七县联合申报的“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转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我国首个成功转名录案例 。
从“发展受限”到“内生焕新”
转动轮盘 ,不到1分钟 ,原本“蜷”成一团的泥土在双手中“站立”起来,碗底、碗身、碗口慢慢成形……春分时节,记者走进位于周宁县浦源镇萌源村月山古龙窑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肖家涨正在制作盖碗,这门手艺他已坚守了数十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