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藓动物起源于何时?亿年三幕式寒武纪大爆发假说有了新证据?
来自西北大学等单位的研究人员通过对陕南镇巴小洋剖面灯影组发现的微体化石进行研究发现,苔藓动物起源于5.3亿年前的前苔寒武纪大爆发早期 ,而非此前认为的藓动4.8亿年前的奥陶纪。这一发现进一步支持了中科院院士舒德干团队提出的物化武纪三幕式寒武纪大爆发假说,揭示了在4000万年的石现身填实物时间里,寒武纪动物界从基础动物到原口动物,补寒再到后口动物不断升级的化石演化过程,反映了寒武纪大爆发过程的空缺连续性和阶段性 。相关研究成果10月27日在线发表于《自然》杂志。亿年
苔藓动物是前苔具有触手冠的真体腔动物 ,是藓动一类水生群体固着底栖动物 ,多为海生,物化武纪连片群居,石现身填实物呈现树枝状 ,补寒外形酷似苔藓植物 ,化石故名苔藓动物,又名苔藓虫,是一种典型的“草根动物”。
苔藓动物与腕足动物、帚虫动物一起被称为触手冠动物,属于原口动物亚界 ,具有马蹄形的触手冠取食结构,其消化道呈现U型 ,肛门位于触手冠之外,故名外肛动物 。苔藓动物的身体外面有表面细胞分泌的钙质 、胶质或几丁质虫室,能保存为化石,但软躯体信息很难保存 。
距今约5.4亿年—5.18亿年前的寒武纪早期,是一个神奇的地质历史时期 。当时,地球上突然爆发性出现了包括脊椎动物在内的几乎所有现生动物的早期祖先代表 ,其中包括了大型的捕食者和各种奇异的动物类型 。
然而 ,“地质历史中非常重要的动物门类——苔藓动物,在寒武纪却一直缺乏确凿的化石记录 ,它们现生类型个体微小,群体生活、模块化生长,生态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