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前 ,科幻之城这儿还是民企毛坯房 ,现在已经是成长有100台机器人的训练中心了。这就是托举石景山效率 !”在首钢园科幻产业集聚区二期 ,科幻之城人形机器人数据训练中心负责人张钦锋投入到紧张的民企工作之中 。这样的成长训练中心 ,在全市是托举头一份。
近年来 ,科幻之城石景山区民营经济发展亮眼。民企“五经普”数据显示,成长全区共有民营企业28511家 ,托举占全部企业比重96.2% 。科幻之城民营经济贡献了全区四成以上的民企收入和税收、五成以上的成长利润 、六成以上的就业 ,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支撑。
让机器人走进千家万户
将小方块积木一个个堆叠 、拿起两个水瓶来回倾倒液体……在人形机器人数据训练中心的训练场大厅里 ,80台机器人正在进行抓 、取、放等通用技能的练习 。操作员通过穿戴设备 ,即可“控制”身旁的机器人做出同样的动作,进行数据采集。
“每个机器人平均每天会采集大概100条数据。以抓瓶子为例,采集到1000条数据后 ,一般可以达到比较好的成功率。同时我们可以把它投入到真实场景中,继续采集数据,再用这些数据反哺模型 ,让模型迭代,从而加快机器人的进步 。”走出训练场大厅 ,张钦锋带领记者进入真实场景的试验场地,在这里 ,大约有20台机器人正在进行清理沙发 、叠毛巾、浇水等生活场景的训练。
在2025中国科幻大会期间 ,人形机器人数据训练中心正式落地 ,100台高自由度人形机器人、100套具身数采设备以及相关遥操作设备、动捕设备、VR设备等,搭建起10大实景 ,可年产出超百万条多模态高价值真实数据 。
这些忙碌工作的机器人,同样来自石景山民企——北京睿尔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我们研发的超轻量仿人机械臂,完全仿照人类手臂的尺寸和自由度 ,能够实现人类手臂所能做到的动作 ,甚至比人做得更好 。”该公司生态运营总监崔豪介绍,要想让机器人走进千家万户和千行百业,小型化 、精细化是大势所趋。这也是睿尔曼的优势所在。“我们额定负载5公斤的机械臂 ,自重只有7.2公斤 ,而且关节有6到7个自由度 ,大幅提升了灵活性和场景的适配度 。”
在元宇宙世界乘风破浪
首钢园内的“明星”科技企业还有不少 。今年的央视春晚 ,一场名为《栋梁》的中国传统建筑创演秀演绎了古建之美,XR(扩展现实)、数字孪生等技术的应用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其技术团队来自北京元客方舟科技有限公司 。他们连续五年承接央视春晚及冬奥手语数字人等节目制作 ,在元宇宙的大潮中乘风破浪。
如何通向元宇宙世界?在元客方舟虚拟内容制作中心总监刘家宁看来,数字人是元宇宙的重要实体和生态,也是元宇宙的关键要素和核心技术 。位于首钢园冰壶馆的元宇宙演艺制播科技中心 ,就藏着元客方舟版本数字人的奥秘。
在7D光场采集系统场馆中,73332颗灯珠 、756台6色光源与100余台4K工业相机相间排列 ,组成近7米高的“圆球”。体验者站在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