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人8分钟、南平不说空话套话、建阳精兵晒工作比思路 、区比讲问题谈对策……日前 ,武练南平市建阳区举办“村支书大比武”擂台赛 ,实干29位村党组织书记以“乡村振兴”为主题先后发言,论英向场下的南平几十名“考官”述职,接受检阅。建阳精兵
党的区比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大抓基层的武练鲜明导向,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实干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 。开展“村支书大比武”擂台赛,论英源自建阳区的南平忧患意识和进取思维,旨在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建阳精兵以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区比
擂台“赛讲”比拼劲
究竟什么样的村党组织书记能登上“大比武”擂台?建阳区的标准是,讲政治、守纪律的“领头雁”,能吃苦、善作为的“孺子牛”,懂发展、敢担当的“急先锋” 。
“工作没思路 、没干出点成绩,还真不好意思往台上站 。”黄坑镇三峡民族村是竹产业特色村、经济强村,村党支部书记杨进德第一个登台发言。
为了“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办” ,杨进德与其他党员致富带头人利用丰富的竹资源 ,率先发展竹筷产业 ,联合创办了竹筷合作社、加工厂。在党支部和党员的示范引领下,目前全村共创办了31家竹制品加工厂 ,每年可创造产值2.2亿元,解决900余名村民就业 ,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12万元、村民增收3200多万元。如今的三峡民族村已经是省级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示范村 。
“我们这些‘领头雁’不仅要创新,更要敢创新。”紧随杨进德之后发言的是蔡东明。他担任麻沙镇水南村党支部书记以来 ,大胆探索“支部领办合作社” ,打破单一种植巨峰葡萄的传统格局,引进夏黑 、美人指 、阳光玫瑰等6个葡萄品种,推动村集体经济收入从5万元增长到50多万元。
一场“大比武” ,不仅是交流经验的有形讲台,更是接受检阅的无形擂台 。水吉镇仁山村上个世纪90年代就开始发展葡萄产业 ,全村85%的农户种植葡萄,是远近闻名的产业强村。“跟水南村比 ,我们村集体经济体量还不大 ,产业优势转化为村集体经济增收的办法不多 ,必须奋起直追 。”下了“擂台”,党支部书记林贻辉压力陡增,“我们将立足村情谋出路,进一步推动强村富民”。
“不仅要让大家讲,更是引导大家干。台上几分钟的风采 ,来源于台下经年累月的实干 ,只有实打实地干好了 ,才有东西讲,才能讲到关键点、讲到要害处、讲到大家心里去。”建阳区委常委 、组织部部长张田怡认为,建阳区“村支书大比武”擂台赛树立了一个鲜明导向,就是实干才可论英雄。这些干出实绩的优秀村党组织书记登台亮相,将为全区党员干部树标杆作表率 。
对标找差补短板
潭城街道考亭村2017年以前集体收入不足10万元 ,与全区最高的200多万元差距悬殊。村党支部书记朱坤麒用“如坐针毡”形容自己在台下的感受 ,“听了这些示范村的书记发言 ,压力巨大,但也颇受启发,2022年我们准备发挥城郊村的区位优势 ,集中土地资源,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提高村集体和村民收入” 。
从2019年的软弱涣散村到如今的“明星村” ,考亭村用一连串亮眼的成绩展示了工作成效:文旅产业发展迅速 ,考亭书院、考亭古街 、建盏文创园等一批项目建成;带动和鼓励100多户村民开办农家乐、民宿、便利店等,带动村民致富;成立劳务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