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晶硅生产工业规模小 ,中国状及资讯达不到经济规模
国外多晶硅生产7大厂家年产能力一般都在1000t以上,多晶2004年多晶硅生产能力28800t 。硅工而我国2004年前仅剩1家多晶硅厂 ,业现年生产能力不足100t(国外临界经济规模为2000t/a),市场仅占2004年全世界产能的3%左右 。
多晶硅严重短缺,分析大量进口,行业价格暴涨
2001-2003年 ,中国状及资讯世界太阳能级多晶硅原材料的多晶销售价格大致在25美元/公斤的水平 ,2004年以后价格不断上涨,硅工2005年世界市场超过50美元/公斤 ,业现2006年超过100美元/公斤,市场而且继续保持上涨趋势。分析
多晶硅市场前景广阔
国内多晶硅需求将以15~20%的行业速度增长,预计到2010年国内为3500吨。中国状及资讯大部分国家光伏产业的增长率将高达25%-30%,预计到2010年为35000吨多晶硅 。
产业发展呈现区域特色
今后5-10年我国应要点发展4个主要的光伏产业发展区:河北 、长江三角洲及周边地区、珠江三角洲 、西部地区。
具有投入资金价值
领域硅材料提纯,其现有规模尽管很小,因为它属于高技术、大资本、高耗能 、高污染的行业,因此中国的产业布局一定要慎重 。但是必须加大投入资金力度 ,打破垄断 ,多方融入资金 ,迅速扩大多晶硅生产能力 ,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国内外市场需求。特别是国内多晶硅在2010年利润会异常丰厚。
部分关键设备仍然无法国产化,完全依赖进口。多晶硅浇铸炉 、线切割机、PECVD等设备几乎完全依赖进口 。这些设备的单价都在金额千万元以上 ,购买者负担沉重。其次,设备与工艺研究脱节。国外设备生产商与工艺技术研究机构有紧密的合作,工艺被固化在设备之中,购买设备的同时就获得了完整的产品制造技术。所以 ,能够在设备制造取得打破,也是需要要点关注的 。
中国多晶硅工业现状及市场前景
多晶硅生产工业规模小,达不到经济规模
目前,大部分国家高纯度晶体硅的供应基本上处于全部7大厂家的垄断之中,主要分布在德国、日本 、美国、意大利以及挪威等国家。美国的公司主要有Hemlock Semiconductor Co.,MEMCElectronic Materials;挪威的公司主要有Renewable Energy Co.(包括Solar GradeSilicon LLC以及AdvancedSiliconMaterialsLLC.)和Elken;德国的公司主要有Wacker-Chemie,Joint Solar Silicon GmbH;日本的公司主要有Tokuyama Co.,SumitomoMitisubishSiliconCo.,Mitsubishi等 ,其中的7大厂家的总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95%以上 。
国外多晶硅生产7大厂家年产能力一般都在1000t以上 ,2004年多晶硅生产能力28800t 。而我国2004年前仅剩1家多晶硅厂,年生产能力不足100t(国外临界经济规模为2000t/a),仅占2004年全世界产能的3%左右。由于生产规模过小 ,不能形成优势,缺乏市场竞争力,难以参与全部竞争 。
多晶硅生产工艺落后,消耗指标高国内多晶硅生产虽然通过100吨/年多晶硅国家要点工业性试验,与全部先进水平相比,但还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电耗指标 。表1列出了国内外多晶硅生产消耗指标的对比。
改变落后状态,新建多晶硅生产线
近年来,国内多晶硅生产困难局面未能扭转 ,主要表现在生产规模小 ,工艺技术落后,生产成本高 ,不少厂难以维持生产,相继停产。从1990年6家生产厂减为目前的1家生产厂 。生产能力从1983年的144吨减少为目前的不到100吨 。
多晶硅生产设备部分为20世纪90年代初 ,甚至80年代的设备,设备陈旧 ,装备水平低,自动化程度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有非常大的差距 ,远不能适应生产的需求。
为适应多晶硅市场的需求,促进信息产业的发展,改变半导体硅材料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国内厂家计划新建多晶硅生产线,以扩大其生产能力 。国内目前已经生产或者计划生产的晶体硅生产厂家,基本上都是从俄罗斯引进或者计划从俄罗斯引进的改良西门子反应法提炼技术 。
目前在建的有 :.四川新光硅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建设规模年产多晶硅1000t,二期将超过4,000吨,引进俄罗斯工艺技术。.洛阳中硅高科技有限公司 :建设规模年产多晶硅300t,利用国内试验成果的产业化工程 。预计2007年相继建成投产,在建二期3,000吨 。.云南曲靖爱信硅(计划3,000吨)、宁夏石嘴山(计划4,000吨) 、湖北宜昌(计划4,500吨)等 ,累计总产能超过2万吨 。
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二大半导体市场
电子信息技术是21世纪的巨大技术进步,是当前全部经济、军事 、科技、政治的战略焦点,随着我国电子信息网络的形成和扩展,促进了我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 ,集成电路产品的需求急剧上升,中国已成为IC产品的消费大国,据Isuppli分析,2004年中国半导体需求约占世界总需求量的14% ,到2008年将上升至22%,2006年中国将超过日本 ,成为世界第二IC市场,到2010年中国将取代美国 ,成为大部分国家非常大的电子产品制造基地和IC器件采购国 。
目前国内IC制造厂家50家 ,64条生产线 ,总生产能力以8英寸(直径200mm)计为60万片/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