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渐浓,菜篮子辽南大地万象新 。科技4月8日 ,范托饭碗大连市瓦房店市的起百大连昕利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昕利农公司”)现代化育苗温室内绿意盎然。一批批承载着春收希望的姓金种苗将被发往全国各地,工人们忙着为9万株黄瓜苗“梳妆整队”。菜篮子
“这一批黄瓜苗是科技发往沈阳市的,还有一批辣椒苗准备发往营口市 。范托饭碗今年是起百我们培育种苗的第11个年头,只有坚持科学、姓金绿色培育,菜篮子农户才能用上优质苗。科技”昕利农公司总经理王斌笑着说。范托饭碗
产业旺 ,起百乡村兴 。姓金近年来,瓦房店市特色农产品销往全国 ,铺就了一条乡村致富路。值得一提的是 ,瓦房店市元台镇依托设施农业产业优势,大力推动蔬菜产业发展,形成了“从一粒种到一筐菜”的全链条发展格局。
设施蔬菜产销旺
4月7日,走进元台镇利兴村的蔬菜大棚 ,满园春色扑面而来。黄瓜与西红柿垂挂在藤蔓间 ,长势喜人;白菜和有机花菜则扎根沃壤 ,展现勃勃生机 。
利兴村地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9.6摄氏度,无霜期165天到185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588小时 ,土壤养分充足 、酸碱度适宜,具备发展现代农业的自然条件。1985年,利兴村迈出了修建大棚的第一步。经过40年的发展 ,该村蔬菜大棚数量提升至900余个。
目前,利兴村种植3000多亩蔬菜,有17个蔬菜品种成功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 ,是辽南地区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 。
科技日报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 ,2018年7月,利兴村拓展交流路径,与大连三寰集团建立合作关系。三寰集团以利兴村为核心功能区 ,在元台镇打造万亩蔬菜基地 ,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村委会+农户”模式,逐步形成了蔬菜产业化联合体。在这一发展模式下,个体农户自主选择蔬菜品种并进行种植,村委会及合作社负责组织农户生产、提供日常管理与技术指导等服务,公司和基地则负责生产标准制定、产品销售、品牌打造、新品种引进及市场订单分析与计划 ,农户可优先选择向出价高的采购方销售蔬菜 。这一模式提高了农户种植蔬菜的积极性,实现农户收益最大化。
利兴村党委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王德江介绍 :“利兴村蔬菜基地已建设成大连重要的‘菜篮子’保供基地,一年四季都有蔬菜产出。目前全村蔬菜种类达20余种,发展冷棚300多个,实现夏季保护地蔬菜生产。2024年,利兴村全年蔬菜产量接近2万吨,产值在7000万元左右,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6万元 。”
蔬菜大棚不仅为利兴村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也带来了收入的提升,使村子实现就业与经济发展双丰收 。目前 ,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增收致富,全村参与大棚蔬菜生产的农民达1100多人 ,户数达830户 ,占全村总户数的52%。
智慧育苗科技强
10座标准化育苗温室鳞次栉比,黄瓜、番茄、辣椒等180余种蔬菜种苗在此孕育生机。育苗温室不仅为本地农户提供抗病性强、成活率高的优质种苗,还成为带动区域农业升级的“绿色引擎”……在昕利农公司的创新实践中 ,育苗这一蔬菜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充满科技范。
在公司的育苗温室内,育苗员正在嫁接黄瓜苗——摘掉黄瓜苗上多余的叶子后,再小心翼翼地将黄瓜嫩芽插入到南瓜砧木的切口中。嫁接后的苗木成活率将大大提高,不仅能更好地适应土壤,还能提高抗病性、增强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