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阡陌纵横的乡村,千亩桑田葱茏苍翠 ,集群一张张有机桑叶为蚕宝宝提供充足“营养”;在广西首条全真丝壮锦生产线上 ,丝绸被誉为“纤维皇后”的助力展蚕丝经过精妙编织,变成一挂纹理各异的广西高质全真丝壮锦“瀑布”;在丝绸生产企业的展厅里 ,各种丝绸制品琳琅满目……
各类丝绸产品展示。
听蚕语、一缕丝品丝韵、牵动千亿看发展。产业产业在“中国丝绸新都”河池,集群一缕丝,丝绸不仅承载着蚕丝产业的助力展光辉过去,讲述着丝绸文化的广西高质现代传奇,更牵动着一个千亿产业群 。一缕丝 ,百转千回 ,熠熠生辉。古老的丝绸产业在这里走出一条现代化产业蝶变之路。
科技创新
传统产业蝶变向新
从河池宜州城区往西南方向行驶40分钟 ,就来到北牙瑶族乡 ,这里一直有种桑养蚕的传统。连续几天春雨绵绵,桑树长出了新叶。往年这个时候 ,蚕农们该去预订小蚕苗了 ,但现在他们已经不像过去那样着急。
“农户哪怕是培育一张蚕纸(1张蚕纸约有2.5万条幼蚕)也需要1名工人 ,而我们这里,几个人可以同时培育上百张蚕纸 ,效率提高几十倍 ,可以为农户缩短约1/3的养蚕时间 。”北牙瑶族乡红语桑蚕养殖中心主任梁慧介绍。
这一变化 ,得益于新技术支撑的小蚕共育标准化蚕房 。“过去养蚕全凭经验 ,一年大约养5批 ,一批至少需要25天,而且成茧率不高。现在,养蚕用上了高科技,把蚕从基地的小蚕共育室带回来 ,10多天后就能吐丝结茧,一年大约可养十几批 ,效率翻番 。”北牙瑶族乡拿网村养蚕户蓝宣威说。
要让传统产业焕发新生机,就得从创新上做文章 。近年来,河池创新发明自动化上蔟、轨道省力化喂蚕、自动取茧器等省力化机器,获得蚕桑产业先进机具专利126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