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12月5日讯 今年9月,建瓯聚绿万木林沉水樟古树群入选全国100个最美古树群 ,兴业其所在地沶村也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评为“国家森林乡村” ,不负成了生态文明建设典范 。青山
与其他林区不同的建瓯聚绿是 ,万木林是兴业我国唯一以人工林起源的自然保护区 。这颗绿海明珠的不负诞生,源于沶村杨家一条“禁砍禁伐”保护万木林的青山祖训 。
1354年 ,建瓯聚绿房道沶村乡绅 、兴业万木林创始人杨达卿以“植杉一株,不负偿粟一斗”的青山方式在当地大富山募民营造杉木林(万木林) ,创造性为民解决荒年赈饥问题 。建瓯聚绿在代代传承的兴业祖训指引下,当地人接力守护了660余年,不负造就了这195公顷的万木林 ,成为建瓯打造青山文化的生态样板 。
南宋吏部尚书韩元吉在《建安县厅题名记》中写道 :“其民得山水之秀者 ,类狎于文而赋。”诚如其言,地处东南丘陵腹地的建瓯青山似雕似屏 ,如绣如画,河谷平原敞阔而肥沃。青山绿水养育了建人 ,也培育形成了“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山文化。
近年 ,围绕青山文化,建瓯唱响嘹亮的绿色畅想曲 ,提出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确立“环境立市、生态兴市”的发展理念,掀起了全市动员 、全民参与建设国家生态城市的新热潮。
在护绿增绿的过程中,建瓯不断创新机制。通过整合警务资源,成立“生态警务中心” ,推进生态警务运行机制 ,构建以“林长+警长”为核心内容的生态治理网格机制与生态警务智慧赋能机制组成的生态警务模式;搭建全省首个省市县三级共建的自然资源资产数据共享分析平台,对全市自然资源实行动态监督、统一管理 、综合分析 ,以“云端智慧”破解传统审计中数据“孤岛化”、分析“单一化”等难题。
城乡人居环境的绿化美化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建设的重要标志。这些年,建瓯市坚持城市自然山水和人文环境的和谐统一 ,着力打造富有特色的绿色生态城镇体系,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统筹旧城片区改造和新区开发,做大做强中心城区,努力建设生态型城市,人均绿地面积达11.69平方米 。
一手抓创建,一手抓治理。建瓯坚持“生态立市”战略,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采取重点行业污染治理升级改造、扬尘综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