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古稀老人专注闽南文化传承 创作150多首闽南话歌谣
“月娘月光光 ,古稀挂在天中央;照你来搁照我,老人厦门甲金门 。专注两个门对门。闽南闽南月娘月光光 ,文化挂在海中央;你过来我过去,传承创作泡茶配贡糖 。多首兄弟门对门……”
这首闽南话歌谣,话歌唱出了海峡两岸血浓于水的古稀亲情。它的老人创作者,是专注中国当代艺术家学会副主席陈栋梁 ,今年70多岁了。闽南闽南
15年来,文化他已创作了上百首闽南话歌谣,传承创作其中有100首是多首闽南新童谣,已被作为校本课程,走进了湖滨小学、后井小学、新江小学等六七所学校 ,以及不少社区。
▲陈栋梁创作的部分闽南话歌谣
他创作的《土笋冻》 ,成了热门金曲
陈栋梁是正宗的厦门人,执导过30多部闽南话电视剧。
早在上世纪80年代 ,他就发现,不少厦门的年轻人 ,都不太会说闽南话了;有的人虽然会讲,但也不爱讲 。“普通话固然要推广,但是乡音也不该忘啊!”陈栋梁感觉很揪心 。
为了推广闽南话,他想了个办法:我把闽南话写成歌 ,让大家唱起来!从那时起 ,他就在自己执导的电视专题片、电视剧中 ,开始注入闽南话新歌谣 。“我自己作词、作曲 。一首歌谣 ,我一般就写四句 、六句 、八句 ,这样唱起来朗朗上口,又好记。推出以后,反响不错 ,有地方特色 ,又有时代气息 。”
1980年,两岸首届闽南语歌曲比赛在厦门举行 。当时,有8个选手入围总决赛,结果有6个人都演唱《土笋冻》这首歌 。这首歌的创作者,正是陈栋梁。
他感到既欣喜,又忧愁。“闽南话歌谣太少了,大家都没有太多的选择余地 !”他想。于是,从那时起,他陆续创作闽南话歌谣 ,集中的创作期为最近15年,目前已有150多首了 。
2创作歌谣 ,他特别注重“接地气”
创作闽南话歌谣,陈栋梁特别注重“接地气”。他总是抓住当前的人、事、物来创作 ,用看见的 、听过的东西来表达,让人家更容易接受。
比如那首著名的《土笋冻》,是这样写的 :“土笋冻呀土笋冻 ,QQ好吃真正港,天脚下笼都很稀罕,独独咱家乡出这项……”
再比如《闽南小吃歌》,是这样写的:“一的箭五香 ,二的炒紫菜 ,三的面线糊 ,四的薄饼来,五的土笋冻 ,六的烧肉粽,七的芋包 ,八的油葱果 ,九的韭菜盒 ,十的蚝仔煎……”唱完一首歌 ,将闽南传统小吃都尽收眼底 。
他还会紧跟着当下的新闻热点来创作歌谣。2011年“天宫一号”发射成功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