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停三元饭堂的人,空手而来和空手而归是涌入元饭很难同时实现的。
空手而来的上亿流量受助者 ,会带着免费的涌入元饭饭食离开 ,空手而归的上亿流量捐赠者,则刚刚在饭堂门前卸下物资 。涌入元饭
一顿午饭的上亿流量时间 ,这里可以送出去两百多份盒饭,一个下午的时间,会有约二十波人陆续来到这里放下物资,在饭堂门口堆成小山 。
汕头市金平区三元饭堂发起人、三元汇爱心协会负责人肖毅说,曾经朋友给他递过一根三块钱的烟,他觉得这根香烟的钱不如做成一个盒饭,于是就有了三元饭堂 ,以及此后的八年付出和全年无休送出的数十万个免费盒饭。
三度易址,三元饭堂从乌桥街道搬到临近的光华街道,但它所帮助的 ,依旧是那群生活困难的人群。
不久之前 ,流量涌进这里 ,将它放在了聚光灯和放大镜下 ,一些原本不被关注或无争议的细节,也被暴露在公众的视野里 ,接受众人的审视和讨论。
三元可以做的事
三元饭堂的故事最开始是从乌桥开始的。
乌桥街道属汕头金平区的老城区,曾是汕头的工业主力,甚至被称为是百载商埠商业中心的市级次中心,随着水运的衰落 ,逐渐沦为城市棚户区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 ,这个小岛已有百年慈善历史 ,它也因孕育着独有的慈善文化而被称为“慈善岛”。三元饭堂的出现,可以说是对这一慈善传统的又一传承。
三元饭堂始创于2016年7月24日 ,最初坐落于乌桥街道二马路136号,主要服务周边的生活困难群体 ,包括孤寡 、残疾 、贫困、流浪人员及环卫工人等需要帮助的人。三经易址,后因乌桥街道棚户区改造,从解放桥的西边搬到了东边,即如今的光华街道厦岭路6号。
在阴凉处等待领饭的人们。
三元饭堂的诞生起源于发起人肖毅的一次义工经历。
在汕头出生的肖毅今年42岁 ,他告诉记者,他过去便有做义工的习惯,会带着米、油等慰问品到困难人群家中慰问。他发现对于一些行动不便的人来说,哪怕有了这些食材和调味品,要完成一顿饭的烹煮也不容易 ,更有视力不佳者,连饭食变质了都不知道,于是他就萌生了成立公益饭堂助餐的念头。再因前述的“一根烟三块钱”的故事 ,这家公益饭堂的名字就定为了“三元饭堂”。
虽说名字叫“三元饭堂”,但盒饭是免费的,成本由发起人及爱心人士捐赠的善款承担,若善款不足以覆盖日常支出,那他和朋友等饭堂的坚定支持者就会多出钱补足。他们注册成立了在民政局备案的非营利性组织“三元汇爱心协会” ,热心人士可将捐款汇入对公捐款账户 。据肖毅介绍 ,协会的财务每年会向民政主管部门提交审计报告。
据悉,饭堂过往多年平均每天送出约180-200个盒饭,目前每天送出约280个,即使按照最保守的数字每天100个计算 ,8年间也已经送出近30万个盒饭。
外人难以想象的是 ,这个每天送出两三百份饭的饭堂 ,所有流程都在狭小的空间里完成。
三元饭堂的面积共二十多平米 ,仓库就占了一半 。仓库一侧是狭长的厨房 ,厨房过道和仓库门外的小片空地形成了“L字型”的通道 ,最窄不超成人一臂距离。要是两人正面相迎,还得相互避让才能通行。食材搬运、切配、烹煮、打包,义工们的身影在这窄窄的通道里流转 。为避免拥挤,除4名常驻义工外,他们每天限招5名外来的报名义工 。
厨房空间狭小 ,最窄处通道宽度不超成人一臂距离。
饭堂全年无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