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de id='494337AD7E'></code><style id='494337AD7E'></style>
    • <acronym id='494337AD7E'></acronym>
      <center id='494337AD7E'><center id='494337AD7E'><tfoot id='494337AD7E'></tfoot></center><abbr id='494337AD7E'><dir id='494337AD7E'><tfoot id='494337AD7E'></tfoot><noframes id='494337AD7E'>

    • <optgroup id='494337AD7E'><strike id='494337AD7E'><sup id='494337AD7E'></sup></strike><code id='494337AD7E'></code></optgroup>
        1. <b id='494337AD7E'><label id='494337AD7E'><select id='494337AD7E'><dt id='494337AD7E'><span id='494337AD7E'></span></dt></select></label></b><u id='494337AD7E'></u>
          <i id='494337AD7E'><strike id='494337AD7E'><tt id='494337AD7E'><pre id='494337AD7E'></pre></tt></strike></i>

          嘉盛财经网
          嘉盛财经网

          广东水稻单产提升技术指南 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宜品种

          来源: 发表时间:2025-10-05 10:50:32

          广东水稻单产提升技术指南|广东粮食安全守护者行动_南方+_南方plus

                <code id='494337AD7E'></code><style id='494337AD7E'></style>
                • <acronym id='494337AD7E'></acronym>
                  <center id='494337AD7E'><center id='494337AD7E'><tfoot id='494337AD7E'></tfoot></center><abbr id='494337AD7E'><dir id='494337AD7E'><tfoot id='494337AD7E'></tfoot><noframes id='494337AD7E'>

                  • <optgroup id='494337AD7E'><strike id='494337AD7E'><sup id='494337AD7E'></sup></strike><code id='494337AD7E'></code></optgroup>
                      1. <b id='494337AD7E'><label id='494337AD7E'><select id='494337AD7E'><dt id='494337AD7E'><span id='494337AD7E'></span></dt></select></label></b><u id='494337AD7E'></u>
                        <i id='494337AD7E'><strike id='494337AD7E'><tt id='494337AD7E'><pre id='494337AD7E'></pre></tt></strike></i>

                              <code id='494337AD7E'></code><style id='494337AD7E'></style>
                              • <acronym id='494337AD7E'></acronym>
                                <center id='494337AD7E'><center id='494337AD7E'><tfoot id='494337AD7E'></tfoot></center><abbr id='494337AD7E'><dir id='494337AD7E'><tfoot id='494337AD7E'></tfoot><noframes id='494337AD7E'>

                                • <optgroup id='494337AD7E'><strike id='494337AD7E'><sup id='494337AD7E'></sup></strike><code id='494337AD7E'></code></optgroup>
                                    1. <b id='494337AD7E'><label id='494337AD7E'><select id='494337AD7E'><dt id='494337AD7E'><span id='494337AD7E'></span></dt></select></label></b><u id='494337AD7E'></u>
                                      <i id='494337AD7E'><strike id='494337AD7E'><tt id='494337AD7E'><pre id='494337AD7E'></pre></tt></strike></i>

                                      附件1

                                      专家指导组

                                      唐湘如  华南农业大学教授 、博士导师

                                      张泽民  华南农业大学教授 、水稻博士导师

                                      何秀英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所长 、单产研究员

                                      陈国荣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副所长

                                      黄 庆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研究员

                                      罗学梅  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种植业技术与种业推广部部长、提升正高级农艺师

                                      附件2

                                      广东水稻单产提升品种选择

                                      高产品种 :根据我省不同稻作区生态气候、技术种植模式、指南种植习惯及稻米产业发展布局等 ,广东在光温生态条件较好的水稻粮食主产区选择种植抗病抗逆性强、适应性广 、单产大面积种植平均亩产可达500公斤以上的提升常规稻或杂交稻 。常规稻品种包括粤禾丝苗、技术粤农丝苗 、指南禾广丝苗、广东金农丝苗、水稻五山丝苗 、单产南桂占 、南优占、粤香430等;杂交稻品种包括吉丰优1002 、青香优19香 、贵优336、广8优金占 、广泰优天弘丝苗等 。

                                      优质品种 :根据我省不同稻作区生态气候  、种植模式 、种植习惯及稻米产业发展布局等 ,在丝苗米产业园区、优质稻主产区重点推荐大面积种植平均亩产可达450公斤以上的“广东丝苗米”品种  ,如19香、南晶香占、象竹香丝苗 、青香优19香等 。适宜机械化品种:适宜机械化插秧水稻品种包括合丰丝苗 、黄华占 、粤禾丝苗 、粤福占、金农丝苗、泰优208 、广8优金占和贵优55等 。

                                      适宜机直播品种 :包括粤禾丝苗 、南油丝苗、莉香占、黄广农占 、黄华占、禾广丝苗、吉丰优1002等 ,这些品种具有产量较高、抗倒伏性较好的特点,适宜湛江 、茂名和阳江等粤西直播稻地区。

                                      选择品种时,还应考虑不同地区影响产量的关键痛点问题 ,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宜品种,如易感白叶枯病、易遇台风危害的沿海地区 ,选择抗白叶枯病和抗倒伏品种;易发稻瘟病地区 ,选择抗稻瘟病品种。

                                      附件3-1

                                      双季超级稻强源活库优米栽培技术

                                      一、技术增产提质增效情况

                                      该项目通过多年的研究,针对双季稻生产中常见的高低温等自然灾害情况,开发出了一套综合栽培技术。该技术涉及使用定制的壮秧剂 、专用肥料和米质改良剂 ,旨在增强双季稻的抗逆性,同时提升作物生长的“源”(即叶片的光合作用能力)和“库”(即籽粒的贮存能力)。这不仅改善了米质 ,还提高了产量 ,相比传统高产栽培技术平均增产达到10%以上,创造了单季亩产量高达1537.78公斤的记录。每亩生产成本减少了45.37元。

                                      二、技术要点

                                      ①秧田施用“超级水稻壮秧剂” ,培育壮秧按每秧盘加入10克“超级稻壮秧剂”施于塑盘底部,然后,用勺将秧床沟的泥浆泼入塑盘上,刮平泥浆后播种;秧田湿润育秧按1平方米秧田面积施用15克“超级稻壮秧剂”,然后 ,将秧床沟的泥浆扶入秧床面上、荡平后播种;播种后轻压种子入泥 ,覆盖,确保培育壮秧。

                                      ②适时 、适密抛(插) ,早稻于3月中、下旬抛(插)秧,晚稻7月中 、下旬抛(插)秧,控制秧龄4.5叶以内。保证每亩抛(插)1.6-1.8万蔸 。

                                      ③施用“超级水稻专用肥”,第一次犁田或旋耕田时作基肥全层施用“超级稻专用肥”40-60公斤/亩  ,耙田整平后经过一天的沉浆后才进行抛(插)秧。抛(插)后5-7天追施分蘖肥“超级稻专用肥”20公斤/亩,促进早发分蘖 。

                                      ④喷施“超级水稻米质改良剂”,在破口期结合病虫防治每亩用“超级稻米质改良剂”100克兑水15-20公斤喷施。

                                      ⑤节水灌溉 ,泥皮水抛(插)秧 ,抛(插)秧后前期保持浅水分蘖 ,够苗后排水露晒田 。采取多露轻晒 ,控制无效分蘖,增强植株抗病、抗倒伏能力 ,减少病虫害发生。孕穗期至破口期保持浅湿交替 ,以湿为主,幼穗分化始期灌水3-4厘米,抽穗后保持浅水层以利于灌浆结实,黄熟期采取间歇灌溉,干湿交替,保持田间湿润 。收获前5-6天断水 。

                                      三、适宜区域

                                      适应于双季超级稻种植区。

                                      四 、注意事项

                                      超级水稻专用肥的施用量要根据土壤肥力特点和耕作制度等适当调整 ,如前作为蔬菜,超级水稻专用肥用可适当减少。

                                      五 、技术依托单位

                                      1.华南农业大学

                                      联系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483号华南农业大学

                                      邮政编码 :510642

                                      联系人 :唐湘如

                                      联系电话 :13560158245

                                      电子邮箱 :tangxr scau.edu.cn

                                      附件3-2

                                      香稻增香增产栽培技术

                                      —、技术增产提质增效情况

                                      与常规栽培技术比较 ,该技术生产每亩肥料成本增加20元,而施肥次数减少1次即所花成本每亩减少20元 ,总生产成本相当 。项目研究成果的大范围推广应用 ,极大的推动了我国水稻产业技术的发展 ,提高了我国稻谷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促进了农民增收,经济 、社会效益显著 。此外,本技术中的香稻专用肥含有15%的有机肥替代化肥,地降低了技术应用地区化肥的投入量,有利降低水稻生产化肥用量过多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另外,香稻专用肥中的有机肥是利用鸡粪有氧发酵制成 ,通过“变废为宝”,降低了养鸡场对环境的污染。

                                      缓解了我国香米供需矛盾 ,解决了香稻种植地域性限制 、香稻大面积扩大生产香气不浓、产量低且连年栽培香气下降的“卡脖子”问题。引领和推动了我国香稻产业的高质量高效益品牌化发展  ,解决了水稻生产中“丰产不丰收”的问题,助力乡村振兴,促进粮食安全。该技术实现了香稻具有增产和增香提质的作用,达到了香米的“香气、品质和产量的协同提高” 。应用“香稻增香增产栽培技术”生产浓香的香稻谷,公司以高于常规栽培香稻谷30%以上价格收购 ,增加农民种稻的经济收入 ,助力稻米产业振兴 。

                                      二 、技术要点

                                      ①选用适应当地的香稻品种组合:如华南地区的19香、南晶香占、软华优金丝和青香优19香等。

                                      ②培育壮秧:播种量按每亩大田常规香稻品种2.5 kg~3.0 kg,杂交香稻组合1.5kg~2.0kg 。其它育秧技术措施 ,按水稻抛秧技术规程和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要求进行管理 。

                                      ③多苗稀植:一般插(抛)栽穴数为1.5~1.7万穴/亩,常规香稻品种5-6苗/穴、杂交香稻组合3-4苗/穴 。

                                      ④基肥深施结合返青分蘖期追施“香稻专用肥” :整田时作全层基肥施用“香稻专用肥”30 kg~50 kg/亩;插(抛)秧后6 d~7 d ,追施分蘖肥“香稻专用肥”20kg/亩 。

                                      ⑤喷施“香稻增香叶面肥”:抽穗期用“香稻增香叶面肥”200克/亩,兑水15-20kg喷施  。或用无人机喷施  。

                                      ⑥少水灌溉:插(抛)秧后浅水返青;分蘖期、长穗期和灌浆结实期 ,采用轻度落干(土壤水势为-25±5 kPa)的灌溉方式。

                                      ⑦防治病虫鼠草害  :按当地病虫鼠草害预报,及时防治病虫鼠草害 。

                                      ⑧适时早收:比传统优质稻栽培提早2-3d收割 :早季常规香稻88% ,杂交香稻83%实粒黄熟时;晚季常规香稻93%,杂交香稻88%实粒黄熟时。

                                      三 、适宜区域

                                      适应于香稻种植区域 。

                                      四、注意事项

                                      香稻专用肥的施用量要根据土壤肥力特点和耕作制度等适当调整,如前作为蔬菜  ,香稻专用肥施用可适当减少。

                                      五、技术依托单位

                                      1.华南农业大学

                                      联系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483号华南农业大学

                                      邮政编码:510642

                                      联系人 :唐湘如

                                      联系电话 :13560158245

                                      电子邮箱:tangxr scau.edu.cn

                                      附件3-3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

                                      一 、技术要点

                                      1.选用良种 ,培育壮秧 :选用株型和群体通透性好 、抗病性较强的高产 、优质良种 。育秧方式可采用水、旱育秧或塑料软盘育秧等。大田育秧要求适当稀播  ,培育适龄壮秧 。一般早稻秧龄为25~30天 ,晚稻秧龄为15~20天 。

                                      2.合理密植 ,保证基本苗数 :根据育秧方式不同 ,可采用机插秧、人工插秧 、抛秧等方式,每亩栽插或抛植1.8万穴左右 。杂交稻每穴插植苗数1~2条,每亩基本苗数达3万条;常规稻每穴插3~4条苗 ,每亩基本苗数达6万条。有条件的地方,推荐采用宽行窄株插植.插植规格以30 cm×14 cm为宜。

                                      3.氮肥总量控制 :根据目标产量和不施氮空白区产量确定总施氮量 。以空白区产量为基础,每增产100公斤稻谷施氮5公斤左右 。空白区产量可通过试验确定 ,也可通过调查估计。目标产量根据品种 、土壤和气候等条件确定。

                                      4.氮肥的分阶段调控:该技术的最大特点是“氮肥后移”,大幅减少分蘖肥 ,控制无效分蘖 ,在保证穗数的前提下主攻大穗。

                                      在总施氮量确定后,按照基肥占40%左右 、分蘖中期(移栽后15天左右)占20%左右 、幼穗分化始期占30%左右、抽穗期占5%~10%的比例 ,确定各阶段的施氮量,追肥前再根据叶色作适当调整。

                                      5.磷钾肥的施用:在不施肥空白区产量基础上,每增产100公斤稻谷需增施磷肥(以P2O5计)2~3公斤,增施钾肥(以K2O计)4~5公斤。在缺乏空白区产量资料的情况下 ,可按N:P2O5:K2O=1.0:0.2~0.4:0.8~1.0的比例确定磷钾肥施用量。磷肥全部作基肥,钾肥在分蘖期和穗分化始期各施一半  。

                                      6.水分管理:寸水回青,回青后施用除草剂 。浅水分蘖  ,当全田茎数达到目标穗数80%~90%时(早稻插秧后25天左右,晚稻插秧后20天左右)排水晒田 ,但不宜重晒。倒二叶抽出期(插秧后40~45天)停止晒田,此后保持水层至抽穗。抽穗后干干湿湿  ,养根保叶,收割前7天左右断水,不宜断水过早 。

                                      7.病虫害防治 :以防为主 ,按病虫测报及时防治病虫害。结合浸种做好种子处理,秧田期注意防治稻飞虱 、叶蝉 、稻蓟马 、稻瘟病等 ,移栽前3天喷施送嫁药 。插秧后注意防治稻瘟病 、纹枯病、稻飞虱 、三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等  ,插秧后45天左右预防纹枯病一次 。破口期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稻纵卷叶螟等 ,后期注意防治稻飞虱。采用“三控”施肥技术的水稻病虫害一般较轻 ,可酌情减少施药次数。

                                      二 、适宜区域

                                      南方稻区(包括双季稻和单季稻)。

                                      三 、注意事项

                                      1.要保证栽插密度 ,每亩栽插1.6万~2.2万穴左右 ,不能太稀,保证高产所需穗数  。

                                      2.保水保肥能力差的土壤 ,或者栽插密度和基本苗不达要求的,应在插秧后5~7天增施尿素3~5公斤/亩 。

                                      3.若前作是蔬菜或绿肥的,施肥量要酌情减少 。

                                      四、技术依托单位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联系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金颖东一街3号

                                      邮政编码 :510640

                                      联系人:钟旭华 ,梁开明

                                      联系电话 :020-87579473 ,18919385178

                                      附件3-4

                                      水稻节水减肥低碳高产栽培技术

                                      技术来源: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联系电话 :020-87579473

                                      一 、技术简介

                                      本技术是为解决当前水稻生产水肥用量高 、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大、高产与碳减排难兼顾等问题而研发的以“低排放、低污染 、低投入  、高产量”为特征的水稻栽培新技术。本技术以水肥耦合技术为核心,以群体调控和低碳高产水稻品种为手段,通过肥、水、密等措施的优化集成,在保持水稻高产的同时 ,降低化肥与灌溉水用量 ,减少稻田温室气体排放与环境污染。

                                      二 、技术要点

                                      1.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 。早稻每亩1.6~2万穴 ,晚稻每亩1.8~2.2万穴。

                                      2.优化施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

                                      根据地力产量和目标产量确定施氮量 。以珠江三角洲为例,每亩目标产量450~500公斤、地力产量250~300公斤设计 。在地力产量的基础上 ,稻谷产量每提高100 kg,需增施纯氮5 kg ,五氧化二磷2~3 kg,氧化钾4~5 kg 。

                                      如果缺乏地力产量资料时 ,可根据目标产量和氮肥偏生产力确定总施氮量 :

                                      总施氮量(kg N/亩)=稻谷产量(kg/亩)÷氮肥偏生产力 。

                                      氮肥偏生产力是指每施用1 kg氮肥(以纯氮计)所生产的稻谷kg数  ,一般取50 kg/kg N左右 。既按“两斤纯N,产谷百斤”的原则计算氮肥用量。如用复合肥,各时期施肥量以氮肥为基准折算,余下部分用单质肥料补足。

                                      总施氮量确定后 ,按N:P2O5:K2O=1:0.2~0.4:0.8~1.0的比例 ,确定磷 、钾肥施用量。即:

                                      总施磷量(kg P2O5/亩)=总施氮量(kg N/亩)×(0.2~0.4)

                                      总施钾量(kg K2O/亩)=总施氮量(kg N/亩)×(0.8~1.0)

                                      例如,在中等地力水平、每亩目标产量为500 kg左右情况下 ,每亩施用纯氮10 kg左右 ,五氧化二磷2~3 kg ,氧化钾8~10 kg。农家肥 、绿肥和秸秆等有机肥 ,根据其施用量和养分含量,计入总施肥量中 ,在确定化肥施用量时予以扣除  。冬季种植蔬菜或马铃薯等冬作的 ,其氮 、磷、钾肥对早稻的残效分别按冬作施肥量的20%计 ,在早稻总施肥量中予以扣除 。早稻稻草还田的,晚稻钾肥用量减少50%。

                                      3.确定不同时期施肥量及比例

                                      在总施氮量确定后,按照基肥40%、分蘖肥20%、穗肥30% 、粒肥10%的比例  ,确定移栽后各阶段的施氮量 。磷肥全部作基肥施用  。钾肥一半作基肥或分蘖肥施用 ,剩余一半作穗肥施用。早稻一般不施粒肥。晚季叶色偏深或天气不好时 ,粒肥中不施氮肥。

                                      4.采用干湿交替灌溉和中期晒田相结合的水分管理措施 ,在满足水稻水分需求的同时节约灌溉用水,减少甲烷排放。移栽后在田间安装水位管监测地下水埋深。不同生育阶段田间水分管理指标:

                                      移栽后10天内 :保持浅水层 。浅水移栽,返青后施用除草剂 ,维持浅水层2~5 cm ,使秧苗快速返青 ,同时抑制杂草 。

                                      移栽后10天~够苗晒田前 :干湿交替灌溉 。移栽后10天内在田间安装水位管 ,建立2~5 cm水层。此后实行干湿交替灌溉,即每隔2~3天观测一次田间水位  ,当水位自然落至地下15 cm时 ,灌水建立2~5 cm水层 ,如此循环。

                                      够苗期~倒二叶抽出期:中期晒田。当田间茎蘖数达到目标有效穗数的80%左右时,排水晒田,至倒二叶抽出期重新上水,建立2~5 cm水层 。

                                      倒二叶抽出期~见穗:干湿交替灌溉  。

                                      见穗~成熟期 :为防止水分亏缺对水稻结实的影响,在见穗期(抽穗1%)建立2~5 cm水层,维持7天田面有水。此后实行干湿交替灌溉 。收割前7~10天排水落干。

                                      移栽稻不同生育阶段田间水分管理及指标

                                      三 、技术依托单位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联系地址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金颖东一街3号

                                      邮政编码 :510640

                                      联系人  :钟旭华,梁开明

                                      联系电话 :020-87579473,18919385178

                                      附件3-5

                                      机插水稻优势蘖位栽培技术

                                      适宜推广地区 :广东省 。

                                      技术特点:针对机插水稻优质丰产、养分高效利用和轻简高效栽培的需求,配套集成了集中育秧技术 、机插技术和优势蘖位发生与成穗水肥调控技术。技术的运用可使肥料和农药用量减少20%以上 、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0个百分点 ,水稻产量略有增产  ,稻米品质得到显著提高。

                                      编制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指导专家 :张彬,13450255652

                                      附件3-6

                                      粤北机收再生稻栽培技术规程

                                      适宜推广区域 :粤北地区

                                      技术特点 :该技术以强再生力品种选择 、科学水肥管理为核心,2022年再生季产量首次突破450公斤;2023年始兴县百亩示范片早稻-再生稻周年亩产首次突破1000公斤。该技术可比一季稻每亩增产300公斤以上,比双季稻每亩节本增收300元以上。适宜于在粤北一季稻区和双季紧张区应用,以提高区域粮食产量和经济效益。

                                      编制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指导专家:钟旭华 ,梁开明 ,18719135178

                                      具体赛程设置 ,点击查看👇👇👇

                                      设计 :欧剑钊

                                      来源 :南方农村报


                                      版权声明 :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编辑 张植宏

                                      相关栏目: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