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欧盟“双反”
?应对是更改税号、寻找品牌代工,欧盟还是反倾海外设厂……近日 ,浙江省商务厅筹备召开欧盟光伏反倾销初裁应对策略专题研讨会,销浙行业来自全省三十余家光伏企业和多个行业协会的光伏负责人聚集在一起
,共同探讨企业面对全部贸易摩擦的企业应对策略。
从欧洲光伏补贴下调到美欧“双反”,调整接二连三的牌局打击让中国的光伏产业屡屡遭遇挫折 。6月初 ,资讯欧盟委员会决定 ,应对从6月6日到8月6日对产自中国的欧盟光伏产品征收临时反倾销税
。
与此相关的反倾是
,杭州海关统计数据显示,销浙行业今年1-5月,光伏浙江省出口太阳能电池4.6亿美元 ,企业下降49.5%
,其中对欧盟出口2.6亿美元,下降63.1% 。
受“双反”影响
湖州有光伏企业申请破产
本月初欧盟委员会决定,从6月6日到8月6日对产自中国的太阳能电池板及关键器件 ,征收11.8%的临时反倾销税 ,如果中欧双方未能在8月6日前达成解决方案,届时反倾销税率将升至47.6%,直到预计在12月份做出的案件终裁结果出台,届时,欧委会将决定是否对中国产的光伏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
,一旦征收,该关税将持续5年
。
其实
,欧盟的这一决定对于国内光伏企业来说
,并不突然。欧盟对中国的光伏产品发起的反倾销调查于去年9月立案,产品涉及光伏组件、硅片、电池等。此后两个月,又发起了反补贴调查。
受此影响,浙江湖州恒基光伏目前已经申请破产 ,现已停止生产
。该企业本来曾申请上市,但由于所生产的光伏产品主要出口欧美,受光伏“双反”影响非常大。该企业相关负责人透露
,目前当地相关部门已经接管企业并正在计划进行重组。
提前做准备
欧洲不是出口市场
作为省内光伏行业的领头企业 ,浙江正泰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总裁仇展炜认为欧盟的这一做法是明显的贸易保护主义,他对此表示反对,但也同时提出,欧盟目前提出的靠前阶段税率11.8%已经好于预期 。
“之前说税率要47%,如果那样的话我们是承受不了的 ,只能关闭对欧的光伏贸易。但如果按照现在提出的税率执行
,我们的产品在欧洲市场上相比欧洲企业仍然有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