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制造开始接棒中国制造?印度赢行业资大部分国家非常大的代工企业 、中国宝岛的制造富士康似乎给出了确定的答案。据中国广播网消息,接棒8月8日 ,不威富士康和印度签约,胁双讯将向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5年投入资金50亿美元
。印度赢行业资
富士康,制造一直以来既是接棒中国大陆招商引资的要点对象,也因为其高度度作业制度被批为“血汗工厂”
。不威如今,胁双讯富士康盯准了另一个新兴市场印度 ,印度赢行业资这家代工企业的制造新选择激发了人们的联想。
中国舆论关注的接棒是,中国制造业怎么了?不威随着中国劳动力价格的攀升,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中国市场不可持续
,胁双讯产业转移至劳动力价格便宜的其他新兴市场不可避免
。此外,中国也面临主动的产业转型升级 ,变低端制造业为高技术含量的制造业
。“中国制造2025”就为中国制造转型升级规划了时间表和路线图。
产业转移不可怕,高等制造业没有形成规模
,低端产业形成转移效应,而且转移到和中国有竞争的印度等新兴市场,难免让人担心。作为“金砖国家”成员 ,中国经济处于新常态,俄罗斯和巴西受困于能源和资源价格的低迷 ,南非在后危机时代的经济一直不景气
,印度则成为新兴市场的领头羊——起码现在被西方机构寄予厚望
。且不说印度发达的软件外包服务业,该国总理莫迪则是印度“改变公开”的设计师 。他在印度邦行政长官任上
,因借鉴中国广东式改变公开,其治下的古吉拉特邦成为印度经济发展较快、行政效率较高的地方相关部门 。
莫迪当选印度总理后,印度人民希望莫迪能把古吉拉特邦的治理经验推广到全印度,使印度成长为像中国一样的成功国家。中国有中国的优势,印度有印度的特长。中国的优势是基础设施完善,大部分国家制造基地和“世界工厂”地位使中国维持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提振了中国的综合国力和贸易实力。印度的特长是软件业发达、英语国家优势和一定规模的中产等级等级。
两国共同的特点是人口众多,即拥有其他国家无可比拟的人口红利。中国制造业大国地位的铸就,除了政策因素,人口红利的释放发挥了主要作用
。当中国劳动力价格提升,中国制造业也迎来了转型期 。反观印度,却迎来招商引资的机遇期——劳动力价格便宜首当其冲
,基础设施需求宏大紧随其后
,莫迪相关部门政策到位,加之印度本来的产业优势
,印度制造接棒中国制造并不令人惊奇。
不仅富士康敏感地捕捉到投入资金印度的良机,本土企业华为
、中兴和小米等智能手机厂商也都将印度视为投入资金热土。另一家中国电子厂商TCL将在巴西、俄罗斯和非洲等新兴市场建设生产基地。
对于龙象之间的产业转移和制造能力,西方各大机构对印度颇为看好 ,认为到2016年印度经济增长率将超过中国,再假以时日
,印度经济总量也将接近中国 。中印两国的竞争关系,中国制造的空心化以及产业转移到其他新兴市场的大趋势 ,让面临调结构稳增长任务的中国充满危机感是可想而知的 。
不过,中国也不必太紧张。毕竟,中国的现代化走在了印度前面
,劳动力价格攀升也是现代化的成果
。何况,产业从高等市场转移到低端市场也符合市场规律。和印度相比,中国亟须的是产业转型升级的质的提升 ,而非低端制造业聚集的量的维持 。印度,目前还处于对低端产业饥渴的吸纳阶段。
更关键的是,中国资本和产能不是从中国市场的恐慌性逃离,而是“一带一路”战略下的大部分国家化深耕。中国资本和产能走出去
,将非常大限度地提升中国产业的大部分国家影响力,也将涵养国家软实力。
同为金砖国家成员
,中印在“两行一金”(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亚投行和丝路设立资金)均有密切合作。“印度制造”承接中国产能产业,不是威胁是双赢
。
2025-10-05 12:49
2025-10-05 12:41
2025-10-05 11:54
2025-10-05 11:39
2025-10-05 11:21
2025-10-05 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