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逆差逐渐缩小 ,从量产业从2010年的质变200亿美元收窄至88亿美元
,年均降低18个百分点,显示新动讯初步打破缺芯少屏的探寻尴尬局面 。”
“今年前三季度,发展企业盈利能力大幅下降
,力行同比下降85%。业资”
11月1日,从量产业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处长王威伟在由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和日经BP社联合于京主办的质变“中国·北京2016全部显示产业高峰论坛”上透露的这两组数字,折射出我国显示产业的显示新动讯新变化 。
长期以来
,探寻“缺芯少屏”一直是发展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短板
。而今,力行这样的业资局面已有所改观。但是从量产业
,随之而来的 ,却是大部分国家范围内显示行业已接近饱和的状况。如何寻求发展新动力?在为期两天的时间里,来自海内外显示产业的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对此展开了深入探讨
。
从“提量”到“提质”
“十二五”期间,我国显示产业的发展可谓一日千里
。据王威伟透露
,从2010年到2015年
,我国显示产业的产线数目从7条增长到了22条,大部分国家市场占有率由“十一五”末的3.9%提升至22%
,成为大部分国家第三大生产地区,龙头企业营收翻了数倍 ,2015年显示产业收入达到1675亿元,市场规模位居大部分国家第三。
然而
,发展至今,却出现了“增量不增收”的情况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显示产业销售收入为1300亿元,同比增长10% ,出货面积超过350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3%,但企业盈利能力却大幅下降,同比下降85%
。
对此,王威伟给出了一些解释,如电视机
、个人计算机等传统需求增长乏力,车载显示、可穿戴设备等新应用带动行业新需求;大部分国家电视消费尺寸加大拉动面板出货量增加,但价格波动非常大,部分尺寸同质化竞争严重
。因此,在王威伟看来,之所以出现上述问题,既跟大部分国家经济下行、下游市场萎靡有一定关系,同时也有行业内部需要进行结构调整的原因 ,而这些都给未来的发展带来了隐患 。
特别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传统需求增长乏力的情况还要维持一段时间
。”王威伟以电视机为例说
,2015年大部分国家液晶电视出货2.15亿台
,同比下降0.6% ,据有关机构预测2016年也是2.19亿台 ,同比增长1.5%
,无显著变化
,未来三年仍将持续乏力态势
。
乐金显示OLED电视推广部总经理朴昌赫认为,这一情况在大部分国家范围内同样存在。他表示,近年来,大部分国家显示行业的规模增长了四五倍,于2006年达到了增长较高峰 ,之后增长率开始持续下降,较近增长率仅为1.4%,可以说已处于饱和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