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新春佳节之际 ,江门台山在大年初一盛情上演的巡游浮石飘色春节巡游,总能吸引无数目光,祈福以其精湛的迎春技艺、别具一格的飘色人物造型以及绚烂多彩的服饰,成为众人瞩目的巡游焦点 。这项源自明末清初 、祈福历经三百余年传承的迎春艺术瑰宝,不仅展现了深厚的飘色历史底蕴,更在不断的巡游发展与创新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
南方+记者杨兴乐 摄
浮石飘色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广泛的迎春赞誉。早在1996年,飘色台山斗山镇浮石村便荣获广东省文化厅授予的巡游“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之乡——飘色之乡”称号;1999年又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族民间艺术之乡——飘色之乡” 。2008年6月 ,祈福台山浮石飘色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彰显了其不可估量的文化价值。
飘色,亦称摆色 ,是巡游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人们肩抬装饰精美的“色柜”,其上“飘”着由儿童精心装扮的戏剧故事或神话传说中的人物 ,诸如“赵子龙救阿斗”、“嫦娥奔月”、“穆桂英挂帅”、“木兰从军”等经典桥段,让人仿佛穿越时空 ,领略古今交融的奇妙景象。
那么,为何这项集戏剧 、魔术、杂技、音乐 、舞蹈于一体的古老民间艺术会被称为“飘色”呢?原来,“飘”寓意着脱离地面,展现出凌空之美。孩童表演者站在色台的支架“色梗”上 ,宛如凌空而立 ,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视觉效果;“色” ,则白话音同“饰” ,指的是精心巧妙的装扮与装饰 。孩童们被打扮成莲花童子 、哪吒、观音等历史故事 、神话传说 、民间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他们被亲切地称为“色仔”“色女” 。
南方+记者杨兴乐 摄
“色仔”“色女”要求长相俊美、意志坚定 、精灵乖巧,且具备一定的表演天赋 。选拔过程遵循自愿原则 ,挑选身高不超过1.3米、年龄在8至10岁之间的男童女童 。经过精心培训后,他们将依据需要和各自特点,学习并掌握多套造型动作,为巡游表演增添无限精彩。
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