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不是说了嘛 ,关税高到一定程度,重关走60%和500%没有区别 。税下水产”距离美国连续加征关税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业破在湛江经营一家虾加工厂的危企业负责人再次与记者谈起 ,情绪已经平和不少,重关走“对我们企业来说 ,税下水产影响肯定是业破有的 ,我们现在也做了紧急的危内部预案 ,但整体来说,重关走还是税下水产跟着国家和政策来走。”
连日来,业破美国“对等关税”备受市场关注。危作为中国水产品重要出口市场之一 ,重关走美国市场占据中国水产出口重要份额。税下水产面对着美国轮番加征的畸高关税 ,无疑会动摇国内水产品的出口市场信心 。站在国际贸易格局发生深刻变革之际,国内水产品全产业链端将面临哪些挑战 ,历史案例能否给到启示 ,破局之路又该如何走?
挑战:产业链端的生死博弈
在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升级的背景下,中国水产产业链端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冲击,尤其是罗非鱼 。作为全球最大的罗非鱼生产国 ,中国近70%罗非鱼产量面向国外市场,其中美国市场约25%左右,是最大的单一出口市场。近期,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罗非鱼分会发出《关于保持罗非鱼产业链稳定发展的倡议》,表示目前税率下已无向美出口的可能,是此次关税战中损伤最大的水产行业。
"这简直就是灭顶之灾 ,当前收购价已跌破成本线。”关税影响到上游养殖户 ,湛江罗非鱼养殖大户表示,每卖出一吨鱼就要亏损近2000元 。在关税政策生效前夕 ,广东、海南等罗非鱼主要产区的加工企业已紧急采取应对措施 。广东某大型加工厂于4月8日连夜下发调价通知 ,规定500克以上规格罗非鱼收购价不得超过8.6元/公斤,300-500克规格最高限价6.6元/公斤,较前周下调0.7元。海南地区部分规格周环比更是跌幅达1.0元/公斤。
“说影响,不可能完全没有。像我们一些主要靠美国市场的同行,这段时间订单肯定会减少了,会亏钱。比如养对虾的老板们,虾卖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