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de id='BB5197ED3E'></code><style id='BB5197ED3E'></style>
    • <acronym id='BB5197ED3E'></acronym>
      <center id='BB5197ED3E'><center id='BB5197ED3E'><tfoot id='BB5197ED3E'></tfoot></center><abbr id='BB5197ED3E'><dir id='BB5197ED3E'><tfoot id='BB5197ED3E'></tfoot><noframes id='BB5197ED3E'>

    • <optgroup id='BB5197ED3E'><strike id='BB5197ED3E'><sup id='BB5197ED3E'></sup></strike><code id='BB5197ED3E'></code></optgroup>
        1. <b id='BB5197ED3E'><label id='BB5197ED3E'><select id='BB5197ED3E'><dt id='BB5197ED3E'><span id='BB5197ED3E'></span></dt></select></label></b><u id='BB5197ED3E'></u>
          <i id='BB5197ED3E'><strike id='BB5197ED3E'><tt id='BB5197ED3E'><pre id='BB5197ED3E'></pre></tt></strike></i>

          嘉盛财经网
          嘉盛财经网

          海丰不止“五条人” ,他“一人千面”唱活濒危剧种 海丰不止“五条人”

          来源: 发表时间:2025-10-05 15:54:15

          海丰不止“五条人” ,五条人他“一人千面”唱活濒危剧种_南方+_南方plus

                <code id='BB5197ED3E'></code><style id='BB5197ED3E'></style>
                • <acronym id='BB5197ED3E'></acronym>
                  <center id='BB5197ED3E'><center id='BB5197ED3E'><tfoot id='BB5197ED3E'></tfoot></center><abbr id='BB5197ED3E'><dir id='BB5197ED3E'><tfoot id='BB5197ED3E'></tfoot><noframes id='BB5197ED3E'>

                  • <optgroup id='BB5197ED3E'><strike id='BB5197ED3E'><sup id='BB5197ED3E'></sup></strike><code id='BB5197ED3E'></code></optgroup>
                      1. <b id='BB5197ED3E'><label id='BB5197ED3E'><select id='BB5197ED3E'><dt id='BB5197ED3E'><span id='BB5197ED3E'></span></dt></select></label></b><u id='BB5197ED3E'></u>
                        <i id='BB5197ED3E'><strike id='BB5197ED3E'><tt id='BB5197ED3E'><pre id='BB5197ED3E'></pre></tt></strike></i>

                              <code id='BB5197ED3E'></code><style id='BB5197ED3E'></style>
                              • <acronym id='BB5197ED3E'></acronym>
                                <center id='BB5197ED3E'><center id='BB5197ED3E'><tfoot id='BB5197ED3E'></tfoot></center><abbr id='BB5197ED3E'><dir id='BB5197ED3E'><tfoot id='BB5197ED3E'></tfoot><noframes id='BB5197ED3E'>

                                • <optgroup id='BB5197ED3E'><strike id='BB5197ED3E'><sup id='BB5197ED3E'></sup></strike><code id='BB5197ED3E'></code></optgroup>
                                    1. <b id='BB5197ED3E'><label id='BB5197ED3E'><select id='BB5197ED3E'><dt id='BB5197ED3E'><span id='BB5197ED3E'></span></dt></select></label></b><u id='BB5197ED3E'></u>
                                      <i id='BB5197ED3E'><strike id='BB5197ED3E'><tt id='BB5197ED3E'><pre id='BB5197ED3E'></pre></tt></strike></i>

                                      一身红色戏服 ,来回摆动头顶的人千翎子,“吕布”一转身 ,面唱便赢得满堂彩。危剧这是五条人西秦戏《连环计·小宴》中貂蝉请吕布饮酒的精彩一幕  。台上展示“翎子功”绝活的海丰活濒武生 ,是不止来自汕尾市海丰县的西秦戏青年演员陈嘉明 。

                                      “果然是人中吕布世无双!”不仅武生行当,陈嘉明饰演的小生角色扮相也深入人心 ,成为“海丰百分之八九十的人”都认识的西秦戏演员 。10多年送戏下乡,这位“90后”戏曲人让更多人接触、了解这一古老剧种。

                                      明代西北地区的西秦腔流入海陆丰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和民情风俗相结合,在清初逐渐自立门户,形成西秦戏 。如今 ,剧种濒危 ,以陈嘉明为代表的新一代传承人正在挑起剧种复兴的“大梁” 。

                                      剧种何以复兴?困境如何破局 ?陈嘉明用“一人千面”的艺术观给出了他的答案 。15岁接触西秦戏,25岁学习新剧种——有“百戏之师”之称的昆曲;不仅扎根戏曲舞台,也跨向歌手舞台——在2024广东乡村歌手大赛汕尾赛区脱颖而出,即将在全省半决赛舞台上亮相。他用一次又一次跨界 ,赋予西秦戏新的生命力  。

                                      跨界与融合,是西秦戏与生俱来的特性 。新一代传承人陈嘉明不断探索“戏”与“台”的边界,走出一条跨界、融合与创新的戏曲传承之路。

                                      从看戏人到唱戏人

                                      陈嘉明出生于海丰县城东镇汀洲村。小时候的他,最期待冬至到来。一过冬至 ,汀洲村便迎来一年一度的“酬神”活动,戏剧团也会到来 ,在村里搭起戏台 ,连唱四晚,甚至八晚。

                                      陈嘉明与戏曲的结缘 ,便起源于这小小的“草台班子”。从四五岁开始 ,陈嘉明便跟着爷爷在村里看戏 。到了看戏那天 ,吃完晚饭,他就会到戏台前争“前排” ,坐在铺在地面上的草席盼好戏开场 。对于看戏心急的陈嘉明来说,开场前十分钟的锣鼓前奏 ,是这一晚最漫长的等待 。

                                      戏曲开场后 ,台前的演出并不能满足陈嘉明对戏曲的好奇和渴望,这位“小戏迷”会趁人不注意的时候扒开帆布,偷看里边的演员化妆,甚至爬上后台,摸摸戏曲演出的行头 ,“就好像揭秘一样,那层布一打开是另外一个世界”。

                                      戏曲演出往往持续到凌晨一两点。家离戏台不到100米,陈嘉明曾在入睡时听到窗外的戏曲声 ,又起床回到戏台前  。因为痴迷“看戏” ,村里“酬神”的日子在陈嘉明看来“比过年还重要” 。

                                      在海陆丰地区 ,用方言演唱的白字戏在乡间流传甚广。在陈嘉明的印象里 ,无论是乡村戏台上开唱的曲目 ,还是小时候跟爷爷看的戏曲VCD碟片,接触到的大多是白字戏。西秦戏这个剧种 ,是他儿时认知里未有过的概念 。

                                      陈嘉明小时候常和爷爷一起看戏曲VCD碟片 。受访者供图

                                      2007年,海丰县光明职业技术学校开办西秦戏、白字戏联合艺术培训班(下称“中专班”)。与很多从小在白字戏中耳濡目染长大的学员一样,陈嘉明一开始也是奔着白字戏而来 。在面试现场 ,陈嘉明演唱了一段白字戏《胭脂河》,得到海丰县西秦戏剧团团长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西秦戏代表性传承人吕维平的赞许 。吕维平还记得 ,陈嘉明嗓音特别清亮、眼神会发亮 ,身段好 、柔韧性强,现场示范的动作完成得很好 。他觉得这个小伙子有点灵气,能吃这一行饭。

                                      第二年,陈嘉明进入中专班学习,吕维平主要辅导唱练、身段表演,“一般男孩子学习戏曲很痛苦,学了一段时间 ,到了变嗓期就没办法再唱下去了”。在训练过程中,吕维平愈发觉得陈嘉明是个好苗子——熬过了变嗓期 ,且能把身上的功夫练出来。有些天赋在身的陈嘉明 ,也日渐感受到西秦戏的独特魅力。

                                      这种魅力  ,植根于西秦戏的诞生和流变历程中 。西秦戏留存古老西秦腔的基因,表演风格粗犷豪放 ,雄浑激昂。对于从小接触白字戏的陈嘉明来说 ,这一剧种尤为新奇 。“从小接触的剧种大多唱的是家长里短 ,西秦戏唱的都是英雄主义”,西秦戏的与众不同,让陈嘉明为之而痴迷 。后来,他成为了吕维平的大徒弟 。

                                      从四五岁到十五岁 ,历时将近十年,陈嘉明真正打开了那个藏于戏台帆布后的世界 ,开启他的戏曲人生。2011年,陈嘉明结束中专班学习 ,进入海丰县西秦戏艺术传承中心,成为一名专业戏曲演员 。

                                      “十里八乡有名的俊后生”

                                      在民俗文化浓郁的海陆丰地区 ,到了每年农村最为热闹的“酬神”节日 ,戏班演出的需求尤为旺盛 。身着戏服的陈嘉明 ,常出现在这具有“烟火气”的戏台上。粗粗一算,他每年下乡演出200多场 。

                                      下乡演出10余年,陈嘉明与不少村民因戏结缘 。刚入行时 ,下乡交通不便 ,他常需要在当地打地铺过夜,久而久之,和村民打成了一片。有一回 ,在靠近海边的小漠镇演出时,陈嘉明路过渔民家 ,跑去帮忙敲生蚝、挖牡蛎 。聊起前一晚的演出,渔民们夸他“昨晚演的那个戏好看” 。

                                      如今乡村交通条件大为改善 ,陈嘉明戏谑道,有时候“开车一小时,化妆一小时 ,上台八分钟”。无论上台八分钟,还是唱一整晚,只要站在乡村戏台上 ,陈嘉明就会用十分的投入 、精湛的技艺 ,展现西秦戏的魅力。

                                      陈嘉明上台演出前在后台化妆 。受访者供图

                                      凭借多年下乡演出 ,陈嘉明成了“十里八乡有名的俊后生”。

                                      2024年12月5日,与陈嘉明老家汀洲村仅有一河之隔的安东村,为纪念海丰郑氏宗祠建祠13周年 ,邀请当地白字戏剧团前来演出 。这天晚上 ,陈嘉明一如儿时,坐在戏台下等好戏开场 。

                                      脱下戏服、穿着便装的陈嘉明被不少村民认出 ,村民们熟络地跟他打招呼,为他递上当地招待客人的擂茶。安东村前来看戏的郑大哥说,海丰百分之八九十的人都认识陈嘉明,他演的武生特别好 。村民郑大哥说的“武生” ,就是陈嘉明在西秦戏剧目《连环计·小宴》中饰演的“吕布”。

                                      10多年前 ,刚进入剧团的陈嘉明在下乡演出时 ,往台下一眼望去 ,几乎都是白发苍苍的老人家 。如今,他在观众席中  ,看到了越来越多年轻人的身影——从几岁到十几岁,再到二十几岁。在陆丰市大安镇翰田村演出时 ,许多“小迷妹”专门跑到后台打招呼 ,甚至在陈嘉明离开之时,抹着眼泪送别剧团 。

                                      “天下第一团”的困境

                                      在海丰县城一栋建于2000年前后的旧楼里,坐落着海丰县西秦戏艺术传承中心,这就是陈嘉明口中常提到的“剧团”。他调侃道 :“全国没有一个团比我们团的环境更差了,贼进来都要哭着走 。”剧团门口搭着临时的小戏台 ,一楼是简陋的练功房 ,二楼是办公室,摆放着剧团获得的荣誉 ,其中“天下第一团”的牌匾尤为引人注目 。

                                      1992年,海丰县西秦戏剧团参加全国优秀剧目展演时 ,被评为“天下第一团”。在陈嘉明看来,这一称谓难免有些“可怜”和“悲催” 。一个剧种有“第一团”之誉,本应意味着这个剧种广为人知 ,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甚至像豫剧等大剧种一样能够跨地域传播 ,在全国各省份拥有剧团 。

                                      而现实境况是,走出海陆丰地区 ,西秦戏鲜为人知,或者常被误以为是西北地区的剧种 。在媒体报道中,西秦戏也常与“稀有剧种”“濒危剧种”等词语联系在一起 ,如今全国表演西秦戏的专业剧团仅此一家。

                                      2006年,西秦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项非遗文化在传承发展中面临的另一困境 ,是人才稀少。陈嘉明回忆 ,当时一起进入中专班的20名学员 ,如今只有4人仍留在戏曲行业 ,其中2人从事西秦戏 ,2人从事白字戏,其余人早已转行 。“很多年轻人喜欢戏曲,但未必会从事这个行业  。即使从事了这个行业,也未必能吃苦 。”

                                      陈嘉明(一排左二)在中专班学习戏曲时与同学合影 。受访者供图

                                      陈嘉明所说的“苦”,一方面是戏曲界的“四功五法”训练。四功,即唱 、念、做、打四项基本功;五法,指手、眼 、身 、法 、步 。“‌四功五法”是戏曲表演的核心技艺  ,直接关系到戏曲演员的表演质量和艺术表现力。对于西秦戏这一以武戏见长的剧种,武打技巧更是讲究“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

                                      另一方面是这份职业的经济收入和社会认同。陈嘉明选择学戏曲这条路 ,父母最初持反对意见。“我们那边几乎没有一个家长是肯让孩子去学戏的  ,觉得比较辛苦,收入比较低  ,而且他们觉得这不是一个很体面的职业 。”

                                      吕维平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2002年,他刚担任海丰县西秦戏剧团团长时 ,一年只有五六场演出 ,剧团一度濒临解散。2021年 ,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保护扶持濒危剧种名录,西秦戏与广东省其余4个地方剧种一同入选。如今,海丰县西秦戏剧团的演员也仅有30余人,剧团收入基本上依靠下乡演出。

                                      从西秦戏到昆曲的跨界

                                      西秦戏之困境 ,是西秦戏传承人陈嘉明之困境 。

                                      2011年 ,中国戏曲学院教授涂玲慧执导海丰县西秦戏剧团的新戏《留取丹心照汗青》。吕维平回忆 ,当时涂玲慧教授指出了基层剧团“表演不够规范”的问题 ,也流露出对剧团里后生力量的赞赏,“几个年轻人不错,到时候可以去中国戏曲学院读一读”,希望剧团里的年轻一辈能有更高层次的表演艺术。

                                      这一年 ,“国戏”教授的到来 ,推动了新中国成立60多年以来第一部原创西秦戏的诞生,也在陈嘉明心里种下了到“国戏”深造的梦想种子,他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接受新的东西” 。

                                      专业选择上 ,陈嘉明曾考虑过河北梆子等地方剧种,最后选择了“百戏之师”昆曲 。经过三年苦战 ,2017年 ,陈嘉明考上了中国戏曲学院的昆曲专业  。

                                      2021年 ,陈嘉明从中国戏曲学院毕业 ,被授予“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  。受访者供图

                                      西秦戏粗犷豪放,长于武戏;昆曲缠绵委婉 ,情感细腻 。在陈嘉明看来,这两个风格迥异的剧种并非是对立的 ,他想将两个剧种融会贯通,在坚守西秦戏之根本的同时 ,将昆曲的唱腔技法 、表演身段和文化内涵等融入西秦戏,打破大众对剧种的刻板印象。

                                      2020年 ,海丰县西秦戏艺术传承中心对“四大弓马”戏之一的《贩马记》进行抢救性挖掘排演,这也是陈嘉明有意识地将昆曲表演技法融入到西秦戏的剧目。在复排之前,《贩马记》仅有老前辈留下来的部分录音 ,剧团曾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演过一小片段  ,之后这一剧目便在戏台上沉寂。吕维平一直希望能在戏台上重现《贩马记》,在陈嘉明考上中国戏曲学院的昆曲专业之后,他重燃了复排的想法。

                                      “十个花旦能出十个桂枝 ,十个小生难出一个赵宠。”这是行内对《贩马记》中陈嘉明所扮演的“赵宠”一角的难度评价 。对于陈嘉明而言,如何演好“赵宠” ,最大的难度在于对情感的把握和人物的塑造。“以前老艺人演的时候,会有这些细腻的东西,但是没有录像,我们不知道是怎么演的,仅凭对剧本和人物的理解 。”

                                      好在京剧和昆曲也拥有《贩马记》全本 ,为海丰县西秦戏剧团复排这一剧目提供了借鉴 。虽然未学过这一剧目 ,但陈嘉明看过不少京剧和昆曲关于《贩马记》的演出 。在出演“赵宠”时,他引入昆曲唱法和表演身段 ,在西秦戏雄浑激昂 、磅礴大气的风格中,融入昆曲细腻的表演方式 ,展现“赵宠”与夫人李桂枝的感情细节 。在吕维平看来,两个剧种长处的结合 ,让陈嘉明的唱腔更舒展,气息把控得更好,同时也展现了文小生“赵宠”的儒雅风度。

                                      陈嘉明《贩马记》剧照  。受访者供图

                                      从西秦戏到昆曲 ,是陈嘉明在戏曲领域的一次跨界。借着短视频发展的东风,陈嘉明将短视频玩法和戏曲传播结合在一起。2017年 ,他发布了第一条与戏曲相关的短视频,配上文案“很用心录的 ,请支持一下唱戏的孩纸吧”  ,获得了370多万的播放量 。2022年起  ,他开始尝试“多剧种瞎唱系列”,京剧、粤剧、白字戏  、婺剧 、黄梅戏 、越剧、豫剧、徽剧、苏州评弹……挑战不同剧种、体验各种人物 ,陈嘉明在跨界中一次又一次突破自我。

                                      老剧新唱 ,西秦戏重焕生机

                                      西秦戏作为地方稀有剧种 ,面临着“酒香就怕巷子深”的困境。面对古老剧种濒危的现实,如何延续戏曲生命力,让西秦戏“出圈”,被更加多元化的受众群体尤其是年轻一代看见和听见,成为新一代传承人肩负的使命 。

                                      老剧新唱,将流行唱法和现代题材融入西秦戏这一古老剧种 ,是陈嘉明和剧团破解这一难题的探索 。2023年,海丰县西秦戏艺术传承中心创排了西秦戏第一部新编现代戏《麒麟夺锦》,师傅吕维平与陈嘉明在剧目中分别饰演传承非遗项目麒麟舞的父子 。“在很久很久以前 ,我离开你 ,闯深圳湾;在不久不久之前 ,我回归你 ,来当村官 。”戏台上,陈嘉明饰演的江麒麟手弹吉他 ,用戏腔唱着由流行音乐改编的片段,讲述粤东沿海乡村青年从深圳返乡接任村主任,与父亲重振麒麟舞文化 ,带领村民走上文旅致富路的故事  。

                                      陈嘉明《麒麟夺锦》剧照 。受访者供图

                                      《麒麟夺锦》中“江麒麟”一角 ,是陈嘉明的现实写照 。吕维平回忆,在陈嘉明考上中国戏曲学院之后 ,不少同行曾经问他会不会担心徒弟“不飞回来” 。“我们一般活跃在基层,演出舞台是农村的草台,和中国戏曲的最高学府还有很大的差距 。他们会说  ,这么好学的徒弟,你就把他放飞了,以后还会回来吗?但我也没问嘉明,其实我知道他会回来的。”吕维平的信心来自于陈嘉明曾向他说过,走出去是为了学习更好的东西回来丰富西秦戏。

                                      2021年,陈嘉明从中国戏曲学院毕业 。当时苏州等大城市的剧团向他抛来橄榄枝 ,但他还是选择回到老家汕尾,回到这片孕育戏曲梦想的故土。送戏下乡,回到海陆丰乡村的草台,是陈嘉明入行16年来的坚守;老剧新唱,为西秦戏注入流行元素,是陈嘉明焕发剧种新生的探索 。

                                      “最重要的是如何把西秦戏变得更潮!”2022年,一个契机让陈嘉明尝试将传统的“戏”与新潮的“歌”结合在一起,用西秦戏歌的形式赋予古老剧种新的生命力。当时海丰县联安镇霞埔村村民陈腾渊以当地“鹭影禾香”乡村振兴示范带为故事蓝本,创作了西秦戏歌《鹭影禾香》。扎根海丰三十载的陈嘉明 ,成为了这首歌的演唱者。

                                      词曲作者陈腾渊介绍 ,《鹭影禾香》借鉴了西秦戏曲七字句式 ,整首歌的音乐按ABA结构形式(即“再现单三部曲式”,一种常见于古典音乐 、流行音乐等体裁的音乐结构形式)设计。陈嘉明提到,《鹭影禾香》节奏变化快,曲调和风格也有所不同 。对于他而言,这是一种与传统西秦戏不太一样的体验 。

                                      跨界战村K,助西秦戏出圈

                                      奔走于海陆丰大地,陈嘉明在非遗传承路上跨出了一步又一步。

                                      今年农历三月廿四日 ,陈嘉明代表西秦戏剧种参与汕尾凤山妈祖巡安非遗展演活动 ,身穿红色戏服、一身经典人物扮相的他在巡游队伍中尤为显眼。从妈祖文化广场出发 ,途径海滨路 、二马路、文明路 、四马路 ,最后再由海滨路返回妈祖文化广场。一路上 ,围观的群众举起手机,跟随着巡游队伍的脚步 ,记录下这位西秦戏“俊后生”前进的挺拔身姿。巡演间隙 ,不少年轻人和小朋友跑上来和他合影 ,他热情地接过手机,和他们留下一张张自拍合照 。

                                      “嘿,昨天看见这少年了吗?”陈嘉明将巡游的视频发到短视频平台 。有位网友评论“你和泽锋(陈嘉明师弟,海丰县西秦戏艺术传承中心青年演员余泽锋)是西秦戏的支柱 ,自从看了西秦戏就喜欢上西秦戏了。连我女儿都喜欢你们,你们真棒!”令他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上西秦戏这一濒危的古老剧种。

                                      陈嘉明仍在为西秦戏“出圈”寻找新机遇。

                                      参加妈祖巡安非遗展演活动一个多月后 ,陈嘉明在蛰伏中等来了新的机会。“不如试试当‘跨界歌手’ ?”他希望打破别人眼中“陈嘉明就是唱戏的”这一固化印象。

                                      “我可以很流行 ,也可以很潮 ,还可以很‘叛逆’ 。”在陈嘉明看来 ,一人千面 ,而非千人一面 ,这才是演员 。于是,他带着跨界代表作《鹭影禾香》 ,从戏曲舞台“跨”向了歌手舞台,在2024广东乡村歌手大赛汕尾赛区的舞台上 ,将家乡“鹭影禾香”乡村振兴示范带的故事娓娓道来。

                                      对于肩负西秦戏传承重任的陈嘉明来说 ,这是一阵“东风”。他希望能够借此机会将古老 、濒危的地方剧种,带向更远的地方 。

                                      陈嘉明参加2024广东乡村歌手大赛 。受访者供图

                                      数百年前 ,西秦腔从大西北传入,几经流转 ,在海陆丰地区与当地人文民俗结合,孕育出新剧种西秦戏。如今 ,以陈嘉明为代表的新一代传承人 ,正在努力用一次又一次的跨界、融合与创新,让古老、濒危的西秦戏重焕新生 。

                                       

                                      采写  :南方农村报见习记者张嘉敏

                                      见习记者李艳 记者谢晓莉


                                      编辑 肖婉琦

                                      相关栏目: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