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的侗医药 ,其起源与发展 ,从到出山是脱离巫医一部充满历史韵味的篇章。从远古的江侗传说到今天的医学,侗医药的医药每一步发展都凝结着侗寨先人的智慧与汗水 。
如今在吴川-三江粤桂协作工作组的从到出山推动下 ,医教合作在山海之间频繁进行 ,脱离巫医侗医药也逐渐从服务侗寨百姓走向服务有健康需求的江侗人们 。
7月14日18:30-21:00,医药粤桂协作•2025年侗医药健康行活动将在吴川市金沙广场举行,从到出山我们将有机会在中华博大的脱离巫医医学史中 ,能看到侗医药的江侗历史起源与现代发展,感受它深厚的医药文化底蕴与独特的魅力。
脱离巫医
发展成为我国传统医药的一部分
三江,古属夷蛮之地,秦汉为“古夜郎之域”,县始建于宋崇宁四年(1105),称怀远县,1955年9月改为侗族自治县 。人口41.8万多,有侗、壮、苗、瑶、汉等民族 ,其中侗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57% 。
在三江侗族自治县,侗族人口占全县人口的57% 。
从古老的传说到如今的繁荣 ,关于三江侗医药的起源,一直存在一些争议 。有人试图将侗医药归为“巫医”,这源于侗医药的初始发展轨迹。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极其低下 ,人遇疾病瘟疫,只好求助巫术、神灵。侗族冲傩(即巫师)偶尔发现某些植物可治疗某种疾病 ,于是出现了个别的医药现象,这就是医药萌芽 。巫师在借助药物给人治病中,往往获得好的效果 ,以致“神药两解” ,由单纯的巫师产生了巫医,并有了很快的发展。
据侗族古歌《玛麻妹与贯贡》记载,相传古时侗族有个孝子叶贯贡,他母亲生病四处求医 ,遇医仙玛麻妹,给他母亲治好了病 ,二人成亲行医 。玛麻妹能识别很多药 ,能治许多病 ,她教贯贡“翁哽将退 ,翁嘎将杜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