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正月初二,西班牙萨拉曼卡的飞让马约尔广场上 ,一座名为《银蛇飞舞》的世界生肖雕塑威严而灵动地盘踞在广场中央,成为引人瞩目的广东焦点。这是全国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许鸿飞第七次将生肖雕塑带到西班牙,政协之美但今年的许鸿乡村春节展览却有些不同 。
与《银蛇飞舞》并肩的飞让 ,还有20幅色彩浓烈 、世界笔触质朴的广东龙门农民画。12位龙门农民画家的全国作品次第排开,用最原始的政协之美笔触讲述广东乡村的当代故事。画中的许鸿乡村岭南稻田、舞龙 、围屋与西班牙古城产生了奇妙的联动,成为中西文化交融的生动注脚。
许鸿飞站在异国暖阳下,望着驻足品画的当地市民,难掩自豪。这位以“肥女”雕塑风靡全球的艺术家,正尝试用艺术为纽带 ,将广东乡土文化带出国门。从龙门农民画跃上国际展墙,到“肥女”雕塑扎根乡村祠堂,他既是文化出海的“摆渡人” ,也是艺术反哺乡土的践行者。
艺术家“带起来” ,广东乡土文化“出海去”
自2013年起,许鸿飞的“肥女”系列雕塑已走过五大洲20多国,完成65场个展。憨态可掬的“肥女”们打太极 、骑单车、跳广场舞,以幽默灵动之姿闯入巴黎卢浮宫、悉尼歌剧院,也屹立在冰川高原 。从最初主动“敲门”参展,到作品融入当地市民日常生活 ,再到被市政厅邀请策展,直至形成“七年连续赴西班牙”的品牌效应 ,许鸿飞让雕塑成为城市公共空间的文化符号。
作为致力于用文艺作品讲好“中国故事”的艺术家 ,许鸿飞始终关注文艺精品如何更好“出海”。去年全国两会期间,许鸿飞提交了《推动文艺精品“走出去” ,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的提案》,建议制定文艺精品出海支持政策 ,注重跟踪分析文艺精品出海之后的效果,让文艺精品实现从“走出去”到“留下来” 。
许鸿飞认为 ,文艺精品“走出去”不是单程票 ,而是一场双向奔赴。去年在接受南方农村报记者采访时,许鸿飞总结了文艺精品“出海”的“五步走”路径 。他表示,文艺作品要真正“出海”,首先得“走出去” ,“走进去”当地的主流文化生活 。等到作品得到当地主流文化认可后 ,对方会主动发来邀约,“请出去”举办展览 。随着国外主办方不断将艺术家“请回去”到当地展出,最终作品得以“留下来”,在当地生根发芽,产生持续的影响力。
而今年 ,许鸿飞将惠州龙门农民画 “带出去” 的大胆尝试 ,为这条路径注入了全新的思考与活力。“过去谈及文化出海 ,我们往往侧重于‘走出去’,但真正能够展现文化持久生命力的 ,是在‘请回去’之后还能实现延续与发展。” 许鸿飞强调,我们应当更多地推动具有个体特色与IP价值的输出,以此带动更多优秀的文艺精品走向世界。
今年春节,许鸿飞带着龙门画成功“出海”。 受访者供图
“只有当对方不断地热情邀请你‘回来’,才标志着个人IP 真正在国际舞台上站稳脚跟 。” 许鸿飞表示,连续七年在西班牙举办展览的不懈坚持 ,不仅让“生肖雕塑”成为萨拉曼卡市民每年春节的热切期待,更让他的艺术IP在国际舞台上深深扎根 。正因如此 ,他才有足够的底气与实力,将农民画等广东乡土文化中的璀璨瑰宝带向更为广阔的世界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