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莓上市啦!贵州省麻江县我国“蓝莓之乡” ,从山餐桌拥有全国县级最大种植区。野到月日时下正是江蓝麻江蓝莓的成熟上市期 ,也是莓邀各个蓝莓基地最热闹的季节 ,随处可见采摘的佛山工人和游客。
如果你也想尝最新鲜的黄金浆果麻江蓝莓?别着急,就在明天——8月21日 ,贵州省黔东南州蓝莓&百香果进大湾区专场活动将走进佛山。野到月日
作为佛黔东西部协作的江蓝重要成果展示 ,本次活动将为佛山市民带来来自北纬26度黄金产区的“生态珍果”麻江蓝莓,展现两地在产业协作、佛山乡村振兴领域的黄金浆果深度合作成果 。
从麻江走向全国
蓝莓成生态富民支柱产业
黔东南州蓝莓产业始于1999年麻江县的试种探索,历经20余年发展已形成规模化 、野到月日全链条发展格局 。
“麻江民间蓝莓第一人”王庆见证了这一全过程。“我们麻江从1999年开始种蓝莓 ,前几年规模都很小 。2005年 ,有江浙一带的公司到这里种蓝莓”,王庆回忆道。他曾进入一家浙江宁波的蓝莓公司从事种植管理 ,看到市场潜力后,率先种下30亩蓝莓。
“那时候还是担心的 ,毕竟做农业风险大,我们第一年有好多苗子都旱死了”。如今,王庆的蓝莓种植面积已扩大到100多亩 ,十里八乡的果农们会将蓝莓送到他的收购站,每年200吨蓝莓从这里走向市场。
截至2025年6月 ,全州种植面积达18.99万亩 ,其中核心产区麻江县突破9万亩,带动丹寨 、凯里、黄平等县形成产业集群 。2024年全州蓝莓产值达14.77亿元,带动1.46万农户户均增收1.2万元 。
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 ,黔东南成为全国蓝莓产业标杆。麻江县地处黔东南西部 ,森林覆盖率59.7%,酸性土壤与亚热带湿润气候完美契合蓝莓生长需求 ,空气 、土壤及水源均达国家二级以上标准。
通过推行绿色有机栽培模式,麻江蓝莓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互认清单 ,并于2025年5月获批全国首个蓝莓地理标志产品国家标准,将于9月1日正式实施 。
佛黔协作谱新篇
全产业链赋能产业升级
自东西部协作开展以来,佛山市累计投入864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麻江蓝莓产业发展,通过“六点六链”协同发展模式推动全产业链升级。
科技赋能让“靠天吃饭”成为历史 。米建忠是有着13年蓝莓种植经验的“科技达人” ,摸索出一套提升蓝莓品质的“秘诀”:安装水肥一体化系统实现自动化灌溉施肥,铺设地膜抑制杂草生长,建立气象设施实时监测气候变化,利用果蝇球吸附果蝇。
“安装设施后,种植管理更精准 ,还节省劳动力成本 。”米建忠说 ,他家蓝莓大果鲜果价格每公斤40元,是普通蓝莓的1倍 ,300亩蓝莓园今年预计产值达200万元以上。
在佛山帮扶下,麻江县建成粤黔协作现代农业产业园 ,引进汇源集团投资建设占地473亩的全产业链项目,目前5吨/小时果浆生产线已调试投产 。设施大棚技术在麻江推广建设152亩示范基地 ,带动全州发展至457亩,预计年底将突破800亩。
销售端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