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3年科技攻关,良种粮争项目组培育出适合长江流域种植的配良棉花新品种28个 ,新品种示范推广850多万亩 ,法破制定配套生产技术14套,解长江流长江流域棉花生产实现了良种配良法。域棉
长江流域棉区是地难传统优质棉生产基地 ,但粮棉争地矛盾突出,良种粮争威胁到棉花产业安全 。配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长江流域高产高效棉花新品种培育”项目成果展示观摩会日前在江苏盐城市举行,法破项目主持人、解长江流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研究员宋国立表示 ,域棉经过3年科技攻关,地难项目组培育出适合长江流域种植的良种粮争棉花新品种28个,新品种示范推广850多万亩 ,配良制定配套生产技术14套,法破长江流域棉花生产实现了良种配良法 。
植棉效益降低、种植面积急剧下滑
长江流域雨热资源丰富、光照充足,是传统的优质粮棉生产基地 。2013年以前,长江流域棉区90%以上的种植方式是采取小麦/油菜与棉花一年两熟,棉花以育苗移栽为主,其次是小麦套种棉花 。但这两种种植方式,粮棉争地矛盾突出 ,而且机械化水平低,成本投入高 。特别是近年来劳动力成本大幅提高,棉花种植长期重产量轻品质、产量品质难以协同提高等问题凸显,植棉效益持续降低,棉花种植面积急剧下滑,威胁到棉花产业安全 。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 ,2020年,全国棉花播种面积为4754.8万亩,比上年减少254.1万亩 ,下降5.1% 。其中 ,长江流域棉区播种面积为425.7万亩 ,比上年减少85万亩 ,降幅达16.6% 。
早熟新品种支撑一年两季轮作模式
作物的品种被认为是农业的“芯片”,与作物的生长期、产量 、质量以及价格等息息相关 。在“长江流域高产高效棉花新品种培育”项目支持下,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联合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单位经过多年科技攻关 ,培育出适合长江流域小麦/油菜收获后直播种植的棉花早熟新品种28个。特别是棉花新品种中棉425,属于特早熟品种,从出苗到吐絮的生育期仅98天 ,并含抗虫基因,可抗棉铃虫和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 ,适应性广、纤维品质优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