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3月26日从自然资源部获悉 ,蛟龙2月27日至3月25日
,号完后首自然资源部“深海一号”船携“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中国海试海域完成2025年技术升级后的成年次海首次装备试验任务。
此次海试是升级试在“蛟龙”号完成多项关键部件国产化升级后实施的,刷新了“蛟龙”号下潜频次纪录。蛟龙“蛟龙”号在10天作业窗口期内共实施14个潜次
,号完后首并创纪录地完成4次“一天两潜”
,成年次海连续9次实现“一拖二”作业,升级试即一名潜航员带两名科学家下潜作业
。蛟龙通过此次高频次
、号完后首高质量下潜,成年次海“蛟龙”号载人深潜器总体下潜能力大幅提升,升级试将为实施后续高强度运行提供坚强保障
。蛟龙
同时
,号完后首本次海试充分验证了“蛟龙”号迭代升级和关键部件国产化替代后的成年次海可靠性与安全性
。此次任务主要对7000米级高能量密度油浸锂电池组换装 、国产直驱型低噪直流推进器、大深度海水液压浮力调节系统研制和应急液压系统接口扩展等4大项8小项技术性能指标进行了3000米级海试验证,完成了3个全流程循环测试
,标志着“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节能减耗
、重要零部件国产化取得重要进展。
此次技术升级后
,“蛟龙”号将紧锣密鼓地投入到多项科考任务中,包括自然资源部“全球深海典型生境计划”西太平洋、北极 、印度洋等重点海区调查任务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东北印度洋共享航次 ,预计2025年下潜将超过80次 ,开创“蛟龙”号年度下潜数量新纪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