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张晔
在江苏南京滨江的最强大脑一个电子车间内 ,卡件测试线上的南京机械臂正在忙个不停,这个按照工业4.0标准建设的驱动智慧工厂 ,全面采用自动化产线 、制造字化转型自动检测设备、业数智能仓储设备 、最强大脑智能物流设备、南京车间环境与能源自动监控优化系统 ,驱动智能设备数量已占总设备数量的制造字化转型90%以上。
临近年末,业数许多企业正在为年后的最强大脑用工荒制订预案 ,但是南京在南京科远智慧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滨江智能工厂里 ,却没有这样的驱动烦恼。“以往需要两三百名一线生产人员的制造字化转型工厂,现在只需五六十人,业数大多为设备管理人员 ,负责复查产品等等。”科远的工作人员介绍说 。
近年来 ,智能制造概念火遍大江南北,但是许多中小企业却还是摸着门道,为了回应产业界关切 ,促进制造业企业智能化改造 、数字化转型,南京聚焦数字化转型、培育“智造”人才,培育一批“智造向服务转型”的典型企业 ,以智慧服务驱动智能制造。
智慧工厂“样板间”为中小企业立标杆
“以前,制造整辆地铁车厢需要1个月 ,现在有了智能制造,仅需1周就可以生产出一辆地铁 。”江苏中车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修俊介绍,江苏中车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提供一流智能制造全面解决方案的专业化企业 ,向传统制造业输出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目前 ,中车数字产品及解决方案已应用于轨道交通、机械制造等多个领域。
“智能制造和传统人工相比,一是大大缩减了生产周期,二是生产出的产品质量也大大提升 ,更加精细 。”徐修俊说 。
江北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具有深厚的轨道交通生产制造基础 ,在这样的背景下 ,江苏中车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应运而生 。建构了工业制造多业务协同系统,从“智能制造+业务协同”入手,结合工业互联网技术 ,形成了数字化 、网络化、智能化与企业业务融合的完整制造体系 ,软硬件联动,满足了高端装备复杂零部件的个性化定制需求。
与中车数字不同,南京科远则可以为电力、化工、冶金企业再造一个“智能工厂”。
南京科远副总裁沈德明表示 ,电力、化工、冶金等企业的共同特点是连续运营 。这些行业的自动化 、信息化水平相对较高,根据采集的基本信息 ,就能够提供较为完善的工业互联网服务。目前,南京科远已形成一套完整的智能工厂建设和运营解决方案,并在广泛推广应用 。
近年来,化工行业的安全、环保问题屡屡见诸媒体 ,智慧化工园区已经成为工业4.0时代的必然趋势,在南京科远精心打造的智慧园区综合监管平台上 ,园区各类信息与平台对接,安监 、环保 、应急救援等板块互通融合 ,实现实时监控预警与过程跟踪。立足数据融合,创造新业务价值 ,促使传统化工园区向未来演进。
聚合力量培育智能制造最强大脑
智能制造时代,“智造”人才的培养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
“简单来说 ,就是要把服务智能化做起来,向服务要效益 。”在南京东奇智能制造研究院费树岷教授看来,智能制造向服务业转型就要提高制造的智能化水平,包括制造过程的智能化 、制造装备本身的智能化,以及管理上的智能化。
高精尖的技术服务需要高精尖的人才支撑。专注技术服务的东奇智能研究院即由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费树岷教授等10余名专家发起创办,研发人员占比达66%。近年来,研究院围绕工程建设智能化、工业制造与机器人、水环保 、农业信息化等多个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