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t题图|视觉中国
出品|虎嗅商业、阿里消费与机动组
作者|黄青春
自从“互联互通”跻身2021下半年最有影响力的腾讯商业话题以来,阿里 、走到转折腾讯的命运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大家的神经。
11月29日,阿里微信更新了关于“互联互通”的腾讯第二阶段举措 ,截至发稿,走到转折微信个人会话可直接访问外部链接,命运微信群聊亦可直接访问外部链接。阿里
上一次(9月17日)微信仅开放了个人会话访问电商链接的腾讯功能,访问前依旧要点击“继续访问” ,走到转折如今(11月29日)微信彻底放开了个人会话及群聊的命运外链限制,可一步跳转至页面 。阿里
腾讯此次的腾讯让步,标志着“互联互通”进入了深水区 。走到转折
腾讯失据or请君入瓮
过去 ,无论阿里系还是字节系产品 ,面临的“老大难”问题都是微信 ,一旦从微信撕开流量入口,整个互联网流量格局或将重塑。
所以,此次微信彻底“松绑”外链后 ,大家第一反应是腾讯将处于被动状态 ,担忧主要来源于两方面。
一方面,是对腾讯内部生态的冲击 。早在今年7月“阿里、腾讯生态互相开放”的消息不胫而走时 ,就有不少人预测,拼多多会最先受到冲击,其次是京东。
理由非常简单,它们作为腾讯身后的“小弟” ,没少在商业竞争上受到腾讯的流量庇护——腾讯基于自己的商业策略干预其他产品的流量周期 ,把更多的资源倒灌给了嫡系。一旦外链壁垒不再,淘系登堂入室,那其赖以生存的流量池将被极大分流 ,用户增长曲线很可能因此扭头向下 。
不过,这只是理论上存在的情况,京东、拼多多如今已在电商领域和淘系三分天下,腾讯流量对其有加持固然不假,但京东、拼多多的自身基因才是其崛起的关键 。
而且 ,阿里系获取微信流量的效率短时间不可能与京东、拼多多等嫡系一样,在三者运营策略、定价策略 、流量获取策略完全不同情况下,流量或许会有波动,但还远远没到谈及谁取代谁的阶段。
另一方面,则是外部产品产生的直接冲击 。当阿里系 、字节系产品鱼贯而入,会在微信生态补齐自身社交关系链 ,届时两大阵营(阿里系、字节系)无疑会迎来一波新的流量增长红利 ,而整个微信会变得“管道化”——尤如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虽然也有庞大的用户基数 ,但其作为底层基础建设,商业化能力被极大“透支”。
甚至,视频号的战略性优势或将不复存在,因为抖音、快手短视频在微信生态的传播将会变得更加便捷和畅通 ,届时视频号在内容不占优势、算法不占优势、体验不占优势的情况下,无论朋友圈还是群聊将会不同程度被抖快攻陷,而这无疑会让原本就高开低走的视频号命运更加多舛。
图源 :黑眼豆豆对此,资深媒体人王如晨对虎嗅分析 ,腾讯、阿里两大生态之间不会形成一边倒 ,除非一方先将自己重构了 :
“海德格尔讽刺莱茵河上太多水电站 ,说不是水电站建在莱茵河上 ,而是莱茵河建在水电站上。假如水电站的电全部并网 ,它其实可以精准调节莱茵河的水流。当然 ,实际运作中水电站之间不太可能全部并网,因为它们之间的割裂会透支莱茵河 。
微信也一样,如果缺乏大的统一的生态 ,只满足于过往多个维度的小小组织链接、闭环,尤其是借助投资建立的合作,那确实是半条命在别人手里,而每家都很难活好 。所以,它们与微信之间也是豪猪取暖一样的关系,尤其数据不可能完全让渡 。”
他还进一步补充解释 ,腾讯系与阿里系的互联互通,等于将一个更大的生态链接进来,它的体量 、品类、SKU、组织效率能使得腾讯减少很多合作与交易的成本 ,同时化解生态内部的博弈。
但是,从产品层面出发 ,绝大部分商品其实不适合做私域——第一,精准粉需要数据采集和分析能力 ,腾讯不可能将这种能力完全开放给其他人;其次 ,私域泛粉清洗是一门技术活 ,尤其在个保法之后,订单数据获取难 ,正规途径一定会严厉受限,老用户触达方式受限且激活难,而电商物流一直是数据泄露重灾区 ,所以大概率近期持续处于高压态势。
如此背景下,按照微信当下的运营 、服务及合规能力 ,抖音 、淘宝的链接稍有擦边,腾讯便可迅速通过对用户进行提示 、给用户提供屏蔽措施来解决。
一位投资人进一步对虎嗅分析,“互联互通”只是打开门做生意,但并不意味着你已经撬动了对方的基本盘 。
“即便阿里系 、字节系步入微信生态后短期内能攫取不少流量,但这无法从根本上扭转自身发展出现的流量饥渴。
要知道,微信生态也是一个博弈江湖,进来了就要遵守别人的游戏规则,不管流量分配、用户体验还是其他都不能出现‘排斥反应’,否则还是会被踢出去。”
等于说,虽然抖音、淘宝进入了微信生态 ,但阿里系 、头条系产品的流量分配权依旧在腾讯手里 ,它们仍需要不断适应微信规则才能生存 ,这和“寄人篱下”没什么区别。
甚至,专门研究互联网平台与反垄断的山东大学经济学教授曲创表示 ,“在淘系进入微信后,跟其他商户一样都是小程序电商,那消费者在商家自己的小程序商店中购买是最直接的,有什么必要再进到淘宝小程序里绕个弯呢?这样的话 ,微信的非中心化电商模式就不存在了 ,会蜕变成传统的中心化电商模式,费用照旧 ,一切照旧 ,只不过换了一个App。这不是创新,这是倒退 。”
当然,也有人乐观的认为 ,“互联互通”一定是多赢的局面,毕竟当腾讯 、阿里、字节等新老巨头打破藩篱,势必能提升各自的生产效率 ,进而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
“腾讯、阿里、字节互通互联,可能会形成一个‘娱乐属性+社交属性+交易属性’的产业协作形态——腾讯放大资源效能,阿里提升交易覆盖 ,字节强化算法推送。”一位电商产业研究者对虎嗅分析称 。
即便短期无法达成商业共振效用 ,但按照微信 、淘宝 、抖音三款产品的巨大用户体量,互联互通至少能在商业层面各取所需——腾讯进一步锻炼自身电商、视频能力;阿里充分转化新流量反哺交易,拉升GMV;抖音强化社交链以及电商属性。
不过 ,上海财经大学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钟鸿钧提出担忧,此举是否意味着垄断进一步升级 ?“腾讯 、阿里如果互联互通,是否会使得阿里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它在电商领域的垄断地位,这是我们需要去思考的。”
对此,《人间三角》在相关文章中进一步写道:
“经济学理论反复证明 ,企业之间要想垄断合谋(通常指经营者之间为获取垄断利润而达成明示或暗示的共谋协议,导致市场竞争者像一个垄断者那样集体行动,去抬高价格或者降低服务水平 ,并且谁也没有动力再去创新)需符合一定的条件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企业数量足够少 。
而在阿里、腾讯这个场景里,非常完美地符合了这个条件,两家是行业里真正数一数二的巨无霸,也就是经济学家所说的双寡头 ,天然就有动力有条件去进行垄断合谋 。”
安全,多少算计假汝之名
事实上 ,安全一词自始至终是腾讯、阿里两大派系分分合合的防御“盾牌”。
时间拉回2008年,阿里以安全为由率先对产生威胁的企业进行屏蔽——首先 ,淘宝拿百度开刀,彼时阿里妈妈与淘宝网合并后同百度广告业务产生了直接竞争 ,“消费者保护联盟”被推至台前角力百度;其次 ,则是返利网 、美丽说 、蘑菇街等导购网站相继失宠,淘宝为降低对导购网站的依赖,相继对这些昔日小弟下了“逐客令” 。
至于阿里与腾讯的战争 ,则始于2013年11月22日,“阿里系”产品手机淘宝以存在安全漏洞为由 ,关闭从微信跳转到淘宝商品和店铺的通道 ,而腾讯也对其封锁微信公众号、小程序予以反击 ,自此中国互联网最大的两大流量入口自此高筑围墙 。
甚至,阿里、腾讯还将资本关系紧密的企业也裹挟其中 ,“阿里系”的淘宝 、盒马和饿了么隐藏或取消微信支付;“腾讯系”也予以反击,腾讯视频 、京东、美团等也取消或隐藏了支付宝选项 。
最终,双方之间的罅隙覆盖了大半个互联网 ,选择性屏蔽外链几乎变成一种行业共识 ,大家画地为牢 、自建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