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信义系信义光能股价已暴涨153% ,暴涨协同“信义系”的王李信义能源 、信义玻璃,贤义新闻连创历史新高 。企业
近期光伏行业与政策面利好共振,信义系港股光伏玻璃龙头信义玻璃(00868.HK)连创新高。暴涨而低调的王李实控人李贤义作为闽商圈核心人物,掌舵着“信义系”强势扩张战略,贤义新闻似乎与“隔壁”的企业隆基股份实控人李振国一样,开始走向产业舞台的信义系中央 。
10月初,暴涨在A股未开市阶段,王李港股光伏玻璃涨势凶猛备受市场关注,贤义新闻其中又以龙头信义玻璃领跑。企业10月7日,信义光能暴涨14.8%,7个交易日内涨幅47.7% 。然而8号返工首日 ,信义光能又随着板块整体大幅下跌10.13%,吐回前一日涨幅,呈现剧烈震荡。
作为吸引全市场目光的“信义系”低调的掌门人,信义控股集团实控人李贤义为闽商中的代表人物 ,其人不仅是深圳同心俱乐部常务副主席,资产版图还涉及房地产等领域。依靠雄厚的关系网与产业网 ,“信义系”得以在光伏行业“大洗牌”中幸存而壮大。
01“信义系”的暴涨
近年来 ,信义光能依靠雷厉风行的投资扩张,稳坐光伏玻璃龙头宝座,且不断拉开与第二名的差距 。今年以来,信义光能股价已暴涨153.17% ,协同“信义系”的信义能源、信义玻璃,连创历史新高 。
其中 ,港股暴涨的信义光能 ,正是世界第“一”大的光伏玻璃生产商,市场份额高达38%,与占比24%的福莱特构成双寡头格局。除了光伏玻璃制造,信义光能在光伏电站建设及运营业务也位于国内高位,为其光伏玻璃组件业务带来了许多优质客户,上下游协同效应显著 。
光伏产业链中,光伏玻璃是光伏组件的上游原料 ,其强度、透光率等直接决定了光伏组件的寿命和发电效率,是晶硅光伏组件生产的必要材料。光伏玻璃性能特别,技术认证复杂 ,周期较长且成本不低,行业壁垒很高 ,因此光伏玻璃企业的客户一般都比较稳定 。
目前公司在国内外坐拥三大光伏玻璃生产基地,名义产能已达到7800吨/天,另有一个生产基地在建 。有分析师估测 ,到2020年底公司名义产能有望达到11800吨/天,进一步巩固龙头优势 。
在疫情影响下 ,信义光能依旧交出了不错的业绩答卷,今年上半年内实现收入46.2亿港元 ,同比增长15.7% ,归母净利润14.1亿港元,同比增长47.6%。其中 ,光伏玻璃产品的毛利率高达38.9% ,同比增长11.6%,环比增长3.1%。
近期有多家机构看多“信义系” ,认为目前估值仍旧偏低。
国泰君安认为,信义玻璃、信义光能 、信义能源三家公司显著的超额收益始于一脉相承的管理(基因是核心) ,皆具难被跨越的“护城河”(长坡厚雪),呈现为傲然行业的超预期成长 。“信义系”——股价今年皆翻倍有余且空间仍然很大 。
汇丰研究研报称,信义玻璃近日于内地市场进行两项收购,以扩张其产能14%。基于不会再发出新生产线许可证,相信公司能以此收购在行业中显著受惠 ,加快推动盈利增长。
瑞银则将信义玻璃目标价由12.8港元升至17港元 ,上调幅度高达33%,认为公司2021年主要太阳能设备供应商盈利增长预计可达4-5成,因此相信公司估值将可升至2017年高位 ,即市盈率30倍水平。
02“信义系”的强势扩张
事实上,信义光能依靠投资收购的手法强势扩张,超越原行业老大福莱特,(601865.SH)坐上光伏玻璃龙头的宝座才不过5年 。
10年前,福莱特作为彼时的行业龙头 ,对外投资规模一直远高于信义光能 。直到14年,信义光能开始大肆投资,对外投资现金流规模一直保持在18亿元以上的高位 。此后6年内 ,信义光能共对外投资160.12亿元,福莱特对外投资则仅有38.62亿元 ,两者相差四倍多。
截至今年中报 ,信义光能的总资产规模为303.1亿港元 ,较10年前翻了18倍。截至去年中 ,信义光能收购且已并网太阳能项目的总装机量为2530兆瓦,其中2374兆瓦为大型地面项目,156兆瓦为屋顶分布式项目 。
值得一提的是,大肆投资布局加速扩张的同时 ,信义光能仍保持着不错的财务状况